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贵州侗寨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贵州侗寨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梵净山寨沙侗寨当地习俗?
沙寨侗族的风俗习惯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 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
在饮食上,侗家人常说:“三天不吃酸,不病也要癫。”这指的是侗家有嗜好酸食的习惯。几乎家家有酸坛, 沙寨的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招待。
侗族人鼓楼有什么意义?
1、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
2、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
3、这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4、建造鼓楼的主要大梁柱、照面坊,是经过族中长辈年高具有威望的老人选定,木材优良、粗大,高度均匀,树龄古老,方可作为鼓楼建造用材。
5、未优先标记,其他用材不得取用。
6、可见打上标记的杉木,自然是“杉海”之王了。
7、据传说;鼓楼一词含义,应该是侗寨古时放鼓之楼。
8、因此,有鼓则有楼,有楼则置鼓,后来人民习惯,俗称鼓楼。
9、鼓以桦树作身,名为“桦鼓”,安放于鼓楼高层。
10、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外来官兵骚扰,均击鼓以号召群众。
11、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来。
12、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
13、鼓楼下端呈方形,四周置有长凳,中间有一大火塘;楼门前为全寨逢年过节的娱乐场地。
14、每当夏日炎炎,男女老少至此乘凉,寒冬腊月来这里围火,唱歌弹琵琶、讲故事。
15、侗寨有坐鼓楼的习俗。
16、特别是春节期间,村村寨寨聚集鼓楼广场,吹芦笙,“哆耶”对歌作乐。
17、或以侗族民间传统故事为题材,自编自扮侗戏,登台演唱。
18、据清代雍正年间有资料记载:侗人“以巨木埋地作楼高数丈,歌者夜则缘宿其上……”。
19、侗族鼓楼建筑是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象征和标志。
肇兴侗寨周边有什么玩?
周边好玩的地方很多。
1、从江占里村
占里是一个“无锁村落”,昼不锁门,夜不闭户,从无偷盗现象。村外苍山叠翠,门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鼓楼、风雨桥历历在目。
2、丹寨麻鸟村
麻鸟村是一个非常原生态的苗族村寨,现有一百多户,村寨沿着山坡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地坐落在大山之上,生活着苗族中的锦鸡苗族。这里是锦鸡舞的发源地之一。
3、贵阳黄连村
银杏、老井、田园风光,村子里担着担子的淳朴的村民,坐在古树下话家常的老人……无不构成如画美景。
4、盘县妥乐村
妥乐村拥有古银杏1200余株,一般树龄在300年以上,最长者为500余年,树干高达几十米。是世界上古银杏生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5、从江岜沙苗寨
岜沙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共5个寨子,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这里的男子头顶挽有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颇有明清武士风貌。
6、黔东南朗德上寨
淳朴、原始的郎德上寨,在这个普遍旅游商业化的时代,几乎是难得的世外桃源。当节日期间或旅行团到来时,当地都会有热情的迎客仪式和盛大的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等表演。
7、黔东南季刀苗寨
村寨沿山而居,依山傍水,古树参天,风景宜人,民族风俗淳朴、动人、浓郁。到这里,一踏百年古道,二看百年粮仓,三听百年古歌,四望百年古树,五游巴拉河河水,六尝苗家苗王鱼、酸汤鱼、鸡八块、腌鱼、腌肉、腌汤等风味菜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贵州侗寨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贵州侗寨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