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农历正月十七习俗,南方年廿七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10-07 21:05 点击:194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方年廿七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南方年廿七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历正月十七习俗?

正月十七这一天也被称为“落灯日”。

落灯日,就是要落灯收灯,把一切的彩灯都除去,所以被称之为“落灯”。这一天大家都会把家里挂的灯笼纷纷摘下来,因为悬挂的红灯笼总会给人带来人们还在过年中的假象,看着到处张灯结彩,挂着大红灯笼的样子,让人做起事情来难免会有些心不在焉,影响工作效率。所以正月十七这一天是要把灯笼全部摘下来,另外因为灯笼里面放着火烛或者灯泡之类的,时间久了也会有安全隐患哈。

正月十七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天有“人气日”、“送蛐蜒蝎子节”、“老鼠嫁妮儿”、落灯日、收灯日、针刺日、白虎启齿日、拉死鬼、苗族“芒哥节”、凤岗“珍珠娘娘朝拜”等节日。

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什么什么节日?

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传说是人类的生日。

来源于晋代的《问礼俗》: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后,女娲用黄土为这个寂寞的世界捏出了鸡、狗、猪、羊、牛、马,最后捏出人。从正月初一到初六,依次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初七便是人日了。 各地区民间人七日的习俗,看天气,认为这天天气暖和,晴朗,则全年吉祥如意;若天气阴晦,则表示病灾不断。还用吃荞麦合络、面条来象征健康、平安和长寿。并说初七管儿童、十七管青年、二十七管老人。

在正月里啊,有十种动植物,和初一到初十联系在一起了,比方说一鸡二鸭三猫四狗五猪六羊人七马八九果十菜,那么初七这天正好是跟人的日子相对。

大年初七为人节,源于古神话,女娲开天辟地,女娲在第七天造出人来,因此初七就是人的生日。按照习俗,在外的游子年前回家,过了人日节才能远走他方。虽说如今春节只有七天假,很多人往往等不到过了初七再返程,但是,大家还都习惯在这一天吃一碗面条。

中国传统习俗;人日吃面条的习俗,并把这习俗发展到正月十七、正月二十七。吃面条的用意是“栓腿”,正月初七是栓小孩腿,十七栓成人腿,二十七栓老人腿,仍然是祈求平安健康的一种愿望。

初七有什么说法?

初七不宜结婚,不出远门。亡故之人要做七数,从头七到七七,每个七数七天。有初七出门遇殡葬不吉利的说法,所以最好待在家里,如果家里有人要外出打工的话,也要避开这一天。

农历正月十七是什么节日?

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造世上生灵万物,第一日造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俗称“人日子”。 大部分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方年廿七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方年廿七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