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滕州风俗,打发闺女的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10-07 21:39 点击:150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打发闺女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打发闺女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滕州风俗?

1. 滕州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又有拉呼腔、拉后腔等名称,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以鲁南民间小调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一说是由江苏海州传播而来。

2.滕州五里屯的大洪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属于长拳类。其特点是架势优美、舒展大方、起伏分明、攻防有力,源于少林寺,在我国北方比较流行。鲁南地区,以滕州五里屯的几位拳师最为有名。

3.松枝鸟产于滕州市界河镇西西曹村。据调查在周围数省也只有西西曹村生产。松枝鸟是用秫秸与棉花等物做成小鸟,因插在松枝上销售而得名。传说松枝鸟为鲁班所创,鲁班曾创造木鸢,松枝鸟是否是制作木鸢的雏型或模型不得而知。

4.人灯舞是山东滕州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起源于薛滕一带,以薛城为主要活动区域,形成于明末清初,俗称“人灯”。

5.渔灯秧歌又称太平歌。它兴于台儿庄区邳庄一带,隋唐时期,鲁南民间就盛行竹马、秧歌渔灯。秧歌是土生土长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民间乡会艺术,流行于台儿庄运河两岸,春节期间由村庄自发地到各乡会演出。

6.花棍舞,俗称“打花棍”,以其舞蹈道具“花棍”而得名。“花棍” 用一米长竹竿制作,当中嵌几根铁轴,每轴穿三、四枚铜制钱,舞时遍身拍 打发出沙沙声响,因此又名“沙拉叭子”。

在六安,定亲的习俗是什么?

六安的婚俗

皖西古老而神奇,民风纯朴,风情独特。当地丰富多彩的名俗文化,不仅显现着地域特色,更渗透着历史气息。寻常的起居饮食、婚嫁礼仪,点点滴滴都演绎成美好的传说和地方掌故,寄托着皖西人民对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作为皖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皖西婚俗又因其妙趣横生的特质最为人津津乐道。

旧时婚姻之事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据皖西风俗,两家开亲一般有四个环节,即提亲、相亲、定亲、成亲。

提亲

提亲又称“提婚”,“提媒”; 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事。即使是女方先有开亲的愿望,也必须把意愿传给男方,让男方正式派媒人提出来。

相亲

也叫“看人家”,舒城一带称为“看门楼子”或“访门楼子”。经媒人牵线,男女双方初步同意后,便要择个吉日,由女方派出“代表团”到男方家去“看房子”。名为看房子,实为考察男方的家庭情况。这一天,由女方的娘、叔伯母、堂嫂、表姐妹、屋场里最相好的女友等组成一个“参观访问团”,在媒婆的挂帅下,嘻嘻哈哈地开赴男方。男方设宴招待。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此女孩本人一般不去;另外男人也必须排斥于队伍之外,因为在这方面,男人是粗脑筋,观察能力不强,对一些细枝末节容易产生不负责的态度。一般情况下“看房子”是悄悄进行的,并不大张旗鼓的操办。“访问”结束后,媒婆还负责把男方的生辰八字带回,用红纸包好后交给女方。同时带回的还有男方打发给女方的红包,红包的钱数不限,视家庭状况而定,不过一般要成双有“伴”,如一百另二块半、一千另二块半等等,图的是吉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打发闺女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打发闺女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