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跑马灯习俗是哪里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跑马灯习俗是哪里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灯的由来和寓意?
马灯是以煤油为燃料的一种照明工具,它有安全防风,便于携带,不易损坏等优点。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由于没有电力供应,马灯是一些家庭或公共单位必备的照明工具。
马灯之所以叫马灯,一定与马有很大关系。一是没有农业机械以前,农民土地的耕作主要依靠畜力,很多农户家中因此养了牛、马、驴、骡等大牲畜,尤其以养马者居多。马等牲畜都有吃夜草的习惯,俗语说:马不吃夜草不肥。因此,马的饲养者在夜间要多次到马棚给马添加草料,这就用到了灯,由于用该灯照明经常往返于马棚,时间长了就管这种灯叫马灯了。二是由于用这种灯夜间挂在马车上用于照明和安全警示也是管这种灯叫马灯的重要原因。
马灯这种照明工具可能是因用途而得名。马灯用在船上,夜间行船或停泊时挂在桅杆上用以照明和发出警示就叫桅灯,而我们一般的家用也就称为提灯。
走马灯又叫跑马灯,是一种中国传统花灯。走马灯起源于隋唐时期,因有转运、走马上任等美好寓意而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漯河自古就有“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走马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在过去,走马灯一般在春节等喜庆的日子里才表演,由二十来位11—14岁小孩组成,边跳边唱,根据节奏快慢形成不同阵势,有喜庆、丁财两旺、五谷丰登的寓意。
走马灯名字的由来和我国古代盛行的走马灯的结构?
走马灯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东西,在灯里点上蜡烛,热气推动灯笼旋转,速度很快,所以走马灯式你也应该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正月15元宵节,民间风俗要挂花灯,走马灯为其中一种。多为六面,顶部有纸制扇叶,蜡烛燃烧时热空气上升,鼓动扇叶使灯转动。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象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走马灯灯走马的由来?
1、在民间有很多关于王安石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一副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的传说。
2、相传,庆历二年二十一岁的王安石,从老家江西临川出发,前往东京汴梁赶考。当时的王安石意气风发、才黄横溢,当然对科考也是踌躇满志。他日夜兼程,有一天他经过江宁马家镇,只见镇上热闹非凡,打听之下,原来是马员外在征联择婿。
马员外可是当地大富豪,可以说是家有万贯钱财,但马员外没有儿子,只生了一个女儿。此女不仅貌美,更是熟读经书,特别喜爱对联,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所以她想觅得,一位才高八斗又仪表堂堂之夫。
于是,对对联便成了以文择夫的第一关,她在门上挂两盏硕大走马灯,一盏上书:"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另一盏则空着,等待有才之人前来对联。
王安石看看这个上联,确实绝妙,可惜他急着进京赶考,所以也没仔细琢磨下联就走了。在科考时,王安石下笔如有神,全场第一个答完试题。当时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他见这考生,仪表堂堂,答题又快,便想试试王安石的才气。欧阳修一指厅外的飞虎旗道:"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仔细一想,这是主考官想试试他的对联水平啊。然而"身"字是个平声字,只能作为对联的下联结尾。出下联而要求对上联,比出上联要求对下联更难,这也许是欧阳修故意的吧。但是王安石是幸运的,因为在马家镇他看到那个上联刚好就与这个下联对上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跑马灯习俗是哪里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跑马灯习俗是哪里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