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开锁子民间习俗山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开锁子民间习俗山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民间开锁子是什么意思?
1、开锁子是山西民间的一个特别的习俗。小孩出生后,要在其脖子上挂一条栓着铜钱的红绳,叫挂锁子。等到小孩十二岁时再去掉,即为开锁子;
2、开锁子是个很重要的仪式,它的重要性不亚于结婚生子,亲朋好友以及同村的人都要被邀请参加该仪式。长辈要为开锁的小孩找一个陪监,这个人要与孩子同岁,性别也要一样。陪监的孩子要陪同开锁子的孩子一起参加开锁子仪式;
3、同村的人要送十二个烧饼作为庆祝孩子成人的干粮。开锁子前要在供桌上摆设供品,供桌上层摆放香炉。十二个不同姓的成年人出席开锁子仪式,将十二把锁一一打开,象征着孩子长大成人,独立自主;
4、开锁子仪式结束后,主人家要摆席宴请来参加仪式的亲戚和朋友。
15岁儿童开锁的讲究?
15岁开锁父母应该好好教育,要做正常的事,不要乱开锁
开锁子是一种民间习俗,发生在小孩成长过程中,跟+++的性质有些相似,不过跟+++不同的是,开锁子一般选在小孩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民间认为,开锁子是给小孩的一种精神启蒙,现在还有很多地区会给家里的孩子举行开锁子仪式。开锁子仪式一生只有一次,所以大家都特别重视。
一般会选在孩子十二岁那年的正月开锁。因为十二岁的孩子,若是按照十二生肖的属相来算的话,他们已经长大了一轮。十二岁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们第二个本命年。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开锁,一方面是希望能够打开孩子智慧的锁链,希望他们将来能够越来越聪明;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孩子已经长大了,算是个小大人了。
开锁子仪式上有很多讲究。既然要开锁子的话,那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孩子挂锁子。挂锁子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用红绳拴住两个铜钱,锁子不需要给孩子随身携带,只需要好好放置起来等日后开锁子再取出来。
各地都有不同的开锁仪式。开锁子的时候要先给孩子戴上锁架,锁架上拴着这十几年来积攒下来的锁子。开锁子的时候要有亲戚朋友在场,其中主事的人会拿着三个桃木做成的鞭子,在孩子肩上轻轻敲打三下,口中念念有词,说着“桃木鞭颤悠悠,打你三下别扭头”,据说这也寄托了对孩子美好的祝愿。然后就是大人用钥匙打开小孩子脖子上的锁,一边开锁一边给孩子送上祝福。
民间人们给儿童开锁必须是十三岁吗?
这个习俗是一个地方一个说法的。据称北方一般是在12岁开锁,因为12岁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按照民间以12属相推算年龄,每逢属相之年称“本命年”,12岁是人生的第二个本命年,因此北方民间要举行“+++”仪式——开锁儿,开锁儿目的,是给那些年至12岁的男孩子打开智慧的锁链,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从幼年的蒙昧中解脱出来,感到自己已经脱离童年,产生加入到大人行列中的信念,自立起来,摆脱依赖心理。
开锁儿后,孩子就会越来越聪明,越有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大后将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开锁时,先燃放爆竹,给孩子戴上锁架,把每年编的锁共12条红线,拴在锁架上,再锁一把大铁锁,在娘娘庙神像前摆祭供物品,点燃香炉里的香,燃香磕头。
庙里的管事向神仙老人家禀报:这是谁家的孩子,姓甚名谁,来开锁来啦。
然后让孩子用笤帚象征性在地上左扫三下,右扫三下,表明儿童已经成人自立。
管事手拿三根桃木做的鞭子,在儿童肩上轻轻打三下,边打边说“桃木鞭颤悠悠,打你三下别扭头”,或说“天门开地门开,我请娘娘开锁来”,说词不一,但都是美好的愿望。
再由家长用钥匙打开挂在孩子脖子上的大铁锁,边开边祝福“一开,聪明伶俐;二开,学业有成;三开,满堂富贵!”,最后家长领孩子回家,孩子百步以内不得回头。这样,开锁仪式才算结束。
当地人认为,到了12岁就是一丁大人了,可以婚配、男孩可以上家谱,如果不到12岁,不算一丁人,上不了家谱、入不了祖坟。
当地称那些办事糊涂,说不清道不明的人,会说他“没开过锁儿”。足见12岁开锁儿的重要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开锁子民间习俗山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开锁子民间习俗山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