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春节传统礼仪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春节传统礼仪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认识中国礼仪文化?
除了偶然的自言自语,话通常还是说给别人听的,所以话一说出来就要对别人甚至对社会产生影响,同时也给别人提供了对你作出评价的重要依据,可见说话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决不能等闲视之。因此佛教倡导的修学十种善业中,就有四种讲的是口业,这就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类似的观点,在我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基督教教义中,都有很详细的论述。最有代表性的自然莫过于《孔子家语》中所说的金人了,他的嘴巴上粘着三道封条,因此被孔子赞为:“此古之慎言人也”。
有些人因为口不设遮栏而变得浅薄。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意愿的工具,因此人总是要说话的。即使是面壁的高僧,也有说话的时候。贾岛驴背上的“推”“敲”,终成文史上的佳话。思想须经深思熟虑方能深邃,语言须经千锤百炼方能惊人。而浅薄之人,思想必多平庸,语言亦必寡味。
一般人言语不慎,其影响还不致太大,但是如果负有一定的责任,甚或负有领导一个地区和部门的大责任,说话就应该更加谨慎,做到三思而后言了。因说话不慎而误国误民,甚至遭灭国之祸的事例,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乱之所生,则言语以为阶。”这话早在《周易》上就写得明明白白。须知“一言成屙”,话既说出来,要挽回是很难很难的。
语从心出。言语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流露。俗话说,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一点不错的。有些人为了把他的内心世界掩盖起来,说话时确实经过了反复的盘算,但是绝难做到一点不露痕迹。所以要做到慎言,必须首先要做到心地纯正,胸怀坦荡,实事求是,与人为善,这是很不容易的,按佛教的要求,这是要经过长时间的修学才能完成的。一个以损人为目的的小人,是永远也无法做得到的,因为如果做到了,他就必然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而远离小人的劣质了。
满月习俗有哪些?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的是一山一河之隔就不同,有的一村一寨之别就不同,有的是同姓不同族也有不同。满月的风俗习惯也是这样,有,但会不同,不是处处同一的。我是广西梧州岑溪的,我就将我知道的说说。
在我这里,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习俗影响,生男生女满月习俗是有所不同的。首先,无论生男生女,妇女生孩叫“作月”或“生月”,生孩妈享有极高待遇,但也多避忌,月妈不可以随便出房出屋见生人,不可以热着凉着饿着,什么都要人服侍着,不可以抱不满月的孩子外出露天露脸。首个进入产妇屋的叫“踏头”,是要封红包利士的,外人是不可以进产妇房的。在吃上也有诸多讲究,产妇要多吃补品,又不可随便什么补品都吃,主要以吃鸡与蛋,吃鸡与蛋也有宜忌讲究,甚至雌雄,及做法都有讲究的,产妇要避生水,不可吃生冷隔东西,小孩要洗几次生草药水,生后三朝要“抛(泡)姜”,作担,以隆重行礼方式告知娘家,然后娘家要“送鸡“,更依据生男生女不同而置办礼物一起和“送鸡”送去(少则六七个,多则十几二十多个,以将要生蛋的鸡为主,若是生头胎,还要有不阉的公鸡,这送鸡的外婆“担”是不易做的,花钱不少)。
在我地生男叫添丁,习惯上不摆满月酒,当外婆“送鸡担”送来时会请最亲的亲朋先贺一贺,摆上几桌,那敬神祭祖拜社庙的仪式是少不了的,到来年正月初九或初十,还要作“上灯”请“上灯酒”极隆重的庆贺一番。生女就没上个待遇了。所以就会习惯请“满月酒”。满月之后,母子才可出屋出门,到外面去,不再避讳什么。满月后,习惯上母子会置礼作担去娘家,娘家还礼,要给红包,要做“过天云”送回(如大饼),总之生儿不简单,习俗规矩避忌不少,现今已移风易俗,但还有一些人还尊从习俗行事,摆酒送鸡什么的少不了,人情礼尚往来,仪式可简,礼物少不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春节传统礼仪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春节传统礼仪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