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厦门博饼的来历,厦门中秋节博饼的习俗来历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10-25 09:41 点击:133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厦门中秋节博饼的习俗来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厦门中秋节博饼的习俗来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厦门博饼的来历?

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

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

厦门博饼的来历,厦门中秋节博饼的习俗来历 - 星座运势

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

闽南中秋博饼的来历是什么?

中秋博饼,起源于泉州府,传说由郑成功发明,是闽南地区特有的由饼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博饼是中秋节时的一种大众娱乐活动,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 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共计一会,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在闽南地区,中秋赌饼也已成为一种商业活动和大众游戏。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风物志》记载:在厦门、泉州、漳州一带,中秋节有“夺状元饼”的习俗。

在台湾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城乡以及台湾离岛金门县,至今还流行中秋博状元饼的习俗。在金门,金城镇吴厝社区发展协会每年庆祝中秋社区联欢晚会,都有博状元饼大赛。

关于中国福建博饼历史的来源历来有几种说法。流传最多的一则与郑成功有关:1660年前后,郑成功据厦抗清,其士兵多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中秋前后愈发思亲怀乡。

郑的部将洪旭与兵部衙堂的属员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者,克取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厦门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

巧妙研究设计出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一博。每会月饼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全会有大小63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天子之数,八九七十二是亲王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郡王,所以用郡王六十三之数。

博饼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闽南尤其是厦门地区,从农历八月初一开始就进入了博饼时节了,清脆的骰子声处处可闻,一直持续了整个农历八月。关于博饼习俗的起源,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是郑成功郑成功屯兵厦门岛的时候,为解士兵们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其下属洪旭发明了这一游戏。

博饼历史?

起源于福建厦门鼓浪屿,始于清初,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博饼的起源?

博饼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618年-907年)。当时,人们在农历新年期间会进行一种叫做“掷钱”的游戏,用铜钱或银钱投掷到一个盆子里,根据钱币的正反面决定输赢。这个游戏后来演变成了博饼。

博饼的具体起源和发展过程,因为历史资料的不完整和传承方式的多样性,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不过,一般认为博饼最早是在福建一带流行起来的,后来逐渐传播到了其他地区,并且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规则。

博饼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厦门中秋节博饼的习俗来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厦门中秋节博饼的习俗来历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