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八月十五摸秋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八月十五摸秋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八月十五摸秋什么意思啊?
"八月十五摸秋"是指在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夜晚,已婚未孕的妇女在年轻女伴的陪伴下,前往田野瓜架、豆棚等地方暗中摸索采摘瓜果蔬菜,这种行为被称为"摸秋"。据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记载,这样做被认为是祈求子嗣的象征。
这个习俗起源于古代,有关它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例如,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群士兵在八月十五夜晚偷偷摸摸地采摘村庄的瓜果,却被看守者抓住。但当时的老人告诉他们,按照旧俗,八月摸秋并不算偷盗,因此士兵们没有受到惩罚。从此,民间就留下了"摸秋"的习俗,并且流传着"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的俗语。
虽然这个习俗已经逐渐消失,但在旧时,许多人会在八月十五日尝试去"摸秋"。

打秋节是哪里的风俗?
哈尼族
很久以前,哈尼族山寨住着两兄妹,哥哥叫呵朗,妹妹叫阿昂。阿朗武艺过人,阿昂聪明秀丽,两个都爱帮助乡亲们做事。 那时候,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出没不定,有时一出来就是几天, 有时几天不出来,使庄稼不能正常生长。阿朗和阿昂兄妹商议到天上去分头说服太阳和月亮有规律地出没。这天,兄妹俩砍来栗木,创制了磨秋,他们骑上磨秋,磨秋秋飞快地旋转起 来,把阿朗和阿昂送上了天空,找到了太阳和月亮。兄妹俩费尽口舌,终于说服了太阳和月亮,商定太阳白天出,月亮晚上 出。
从此,太阳和月亮就有规律地出没,庄稼生长得很好,年年丰收。可是,两兄妹再也没有回来。
为了纪念他们,每年农历五月的猪日或狗日,哈尼山寨都要开展转磨秋的活动,同时,各家各户还杀鸡杀鸭,春糯米耙粑,祭拜天地和磨秋的发明者——阿朗和阿昂。从此形成节日
打秋节是南京的风俗。南京妇女旧有“摸秋”习俗。中秋月夜,她们三五结伴,偷偷往果园中摸取瓜果,摸到南瓜,预示可生男孩,摸到扁豆则预示生女孩。
而未婚女子的小姊妹们,三五结伴,往果园中摸取瓜果,以瓜果优劣,预示能否觅得如意夫婿。
赶秋节是苗族的节日,这个节日流传于湘西花垣、凤凰、吉首、泸溪等地的苗族聚集地。此外赶秋节不仅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苗族民间以迎接丰收、互市庆典青年男女交往等为内容开展的大型娱乐活动,一般在每年求收钱后立秋日举行。
偷秋是什么意思?
民间有句俗语,“八月半摸秋不算偷。”“摸秋”,其实就是“偷秋”的意思。
摸秋的习俗由来已久。相传,元朝末年,淮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一天,起义军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便旷野露天宿营。有几位战士饥饿难忍,在田间摘了一些瓜果充饥。此事被主帅发觉,等天明了便准备将那几个治罪。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为开脱战士的过错,有一老者随口说道:“八月摸秋不为偷。”那几个战士因此话而获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节,从此留下了“摸秋”的习俗。
如今,“偷摘”者多为调皮的小孩。此夜,家长放纵孩子到别人家田中“摸秋”,如果是摘得葱,则认为小孩长大后能聪明,如果是摘得瓜,则认为以后小孩吃喝不愁。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从不叫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八月十五摸秋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八月十五摸秋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