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西二月初一习俗和讲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广西二月初一习俗和讲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广西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1、广西南宁崇左地区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南宁市民便会准备许多过年食品,其中,年糕、粽子、粉利是南宁人过春节必备的传统食品,民间俗称春节食品“三件头”。
年糕与粽子寓意“年年高(糕)中(粽)”,南宁人买年糕要印“发”字;而粉利则与春节期间摆设在门户两边的盆桔组合成“岁岁吉(桔)利”之意。
2、广西桂林、柳州、河池一带舞龙舞狮拜年是桂柳人喜爱的传统项目,因此每到春节前夕,舞龙舞狮队都将龙和狮子装扮一新,苦练龙和狮子舞的传统套路。
3、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北部湾一带春节农历年初一通通关门闭户,家家贴上红对联。惯例初一不街。
“恭贺新禧,添丁发财”这句话随时随地可以听见。过年习俗“初一吃斋”,不得倒水落地,拜年道贺是新年见面的礼节,长辈惯给封包给小孩。
4、桂平、玉林、梧州一带这一方向的人们过春节颇具地方色彩。年前数日,人们便开始“三忙”:
一忙“洁户”,家家要打扫卫生,去污除垢;
二忙“办年”,准备过年所需的鸡、鸭、鱼、肉,各类蔬菜。以及春联、鞭炮、香纸蜡烛等;
三忙“炸食”,制作各种油炸食品如“白散”、酥角、脆子、薄脆之类。守岁至午夜零时,家家户家争先恐后鸣放鞭炮,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辞旧迎新,并开始以最美好的言词互相祝福。 在容县、博白等地除夕守岁大多彻夜不眠,守一个通宵。
5、百色-德保-靖西=隆林一带在桂西百色市不少县农村,每每大过年的时候,至今仍然沿袭着一些各地不一、各有特色、饶有兴味、多姿多彩的古老旧习俗。
列举5个南岳的风俗。?
南岳衡山的民俗文化是在崇拜衡山山神司天昭圣帝的基础上,融合佛、儒、道文化与民间文化、民俗民风于一体产生的。这一文化的基本内容表现为元旦朝圣、南岳庙会、八月香火等三种基本形式。这种文化的形成与南岳独特的地理环境分不开。南岳既是历代佛、儒、道的活动中心,也是原始宗教对南岳山神崇拜的圣地。在宗教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民俗民风,终于形成今天这种有别于任何地方的带有独特风格和特征的民俗。
抢头香
南岳人有大年初一到南岳大庙给圣帝烧香、拜佛的习俗。传说,谁抢到了新年的第一炷香,圣帝就会保佑他万事称心如意。所以“抢头香”又称幸运香火,是南岳春节的一项传统名俗活动。
南岳庙会
庙会是南岳极具特色的民俗。南岳庙会始于唐朝,传说每年农历五月十七日为天符大帝诞辰。在此前后举行各种祀神及娱乐活动,以示庆祝,名曰“庙会”。庙会于五月十四日拉开序幕,是日,由居民装扮骑马文武判官、随行差役、打路鬼等++各街,名曰“清道”。旧时这种庙会活动,纯属祭祀性质。现今庙会已失去了这一意味,而逐渐演变成了集武术、杂技、歌舞、表演、书法、彩灯、文物珍奇等的展览及商贸洽谈于一体的大型盛会。
朝寿佛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就是南岳的朝寿佛日。相传,无量寿佛名金真,号宗慧,唐朝资兴人,16岁出家,享年139岁。修神123年,因道行甚高,驻息雁峰寺,圆寂之后显灵于湘南一带,大约明代中期出现在衡阳一带,故有“五百年转回雁峰”之传说,当地人看到这些迹象,把他视为“万寿无疆”的活佛,所以衡岳一带为了祭祀他,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在他生前坐禅的寿佛殿前举行朝寿佛的盛会。每到此时,寿佛殿内举行盛大法会,各地善男信女齐聚于此,为寿佛庆寿,为家人祈福。形成 “二月初八朝寿佛”民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西二月初一习俗和讲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西二月初一习俗和讲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