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关虎的民间风俗有哪些,抓公鸡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11-05 20:40 点击:190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抓公鸡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抓公鸡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与鸡有关的年俗?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鸡与“吉”谐音,是阳性的象征,人们认为太阳的升落与鸡有关,雄鸡一鸣,太阳驱散阴霾。我国古代民俗中,长期以来还有专门把发式做成鸡的形象顶在头上。传统文化中,凤凰也是以鸡为原型创造出来的,同样也是生命和阳性的象征。在传统绘画、刺绣、剪纸等艺术中,鸡与凤凰的形象常与牡丹相伴,如“金鸡踩牡丹”、“凤凰戏牡丹”等纹样,都表达了自然阴阳和谐的状态。

汉族民间有立春日佩戴“迎春公鸡”的习俗,流行于山西北部以及山东一些地区。迎春公鸡又称春鸡,是立春前年青妇女们用碎布缝制的佩饰物,挂在孩子身上。春鸡用纸底花布裹棉花,形同菱角,一角尖端缀花椒仁作鸡眼,另一角缝几根花布条作鸡尾,春鸡钉在孩子的左衣袖上,有新春吉祥之意。一般在正月十六到庙会上将布鸡扔掉。未种牛痘的孩子所佩鸡要衔一串黄豆,几岁串几粒,称作“鸡吃痘”。

有关虎的民间风俗有哪些,抓公鸡习俗 - 星座运势

土家族称踢毽子为“踢鸡”。春节时男女青年一起踢“鸡”,一人将“鸡”踢起,众人都去争接,接到“鸡”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而青年男女往往用草去追打他们的意中人。这样,“踢鸡”又成了谈情说爱的媒介。

有关虎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 是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貌岸然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文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文,按五行配五色,故称。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时,掌坛师要用杀猪民将自己的头砍出血来,滴在纸钱上后,悬挂焚烧。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风病时,往往认为是白虎所致必须请巫师驱赶“白虎”。驱赶时,要在户外放一把椅子,绑上带枝叶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鸡,由巫师在室内施法,如果公鸡啼叫,白虎就算赶跑了。

  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山西各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每逢小孩过生日,当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对老虎枕头,既可当枕头,又可当玩具,还表示祝福。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对老虎馍,用红绳拴在一丰收,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在她颈上,进门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两人同约会。值得一提的是,此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的额中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广东连南瑶族的习俗有什么?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等。

山歌节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等。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每逢节日。瑶族人家还要做粑粑。节日菜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还要煮乌米饭。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

歌堂节

“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是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瑶族自治县瑶族人民的隆重节日“耍歌堂”是瑶语译音,意为庆丰收。也是青年男女对歌觅友的节日。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金秋季节,十月十六日左右,历时三天、九天不等。

“耍歌堂”是八排瑶民喜庆丰收,最隆重最大规模的传统节日。据《广东新语》载:“岁仲冬十六日,盖田野功毕也,诸瑶至庙为会,名曰耍歌堂,男女同集跳舞唱歌,同时自由结婚,礼仪甚为简单”。由此可见,瑶族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的“耍歌堂”是传播历史和喜庆一年辛勤劳动获得丰收的传统节日。

耍歌堂可分为大歌堂和小歌堂,大歌堂历时三天九日,每十年举行一次,小歌堂历时一天,三年五载举行一次。举行大或小歌堂,由各排民众商议决定,但时间都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这一天,也是全瑶族共同的节日--“盘王节”,而连南八排瑶则叫“耍歌堂”。节前在六七月间,各家各户就开始积蓄粮食、大豆,催肥猪、牛、鸡、鸭等。“天长公”、“头目公”、“先生公”等长辈必须预早聚会,商定歌堂开支款项,然后摊派到各家捐款捐物,用以修缮排里的庙宇,油漆翻新盘古王塑像和各房姓的祖先塑像,购买酒肉、香烛等歌堂用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抓公鸡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抓公鸡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