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在江西有什么过年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在江西有什么过年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江西过年的风俗?

江西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送灶神

农村做饭都是柴火大灶,三阶梯式较大的烟囱斗,安有两口大锅,烟囱的最高处专门做有灶神屋,正里面贴有用红纸写的“九天东厨司命府君”灶神贴;神屋外贴“上天作善事,下界保平安”对联,横联为“一家之主”。最低阶位放有香炉和油灯盏,供上香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晚饭前,要送灶神上天。
辞岁
辞岁是在腊月三十日白天,由家中男丁抽时间到去世的亲人坟前烧香焚纸,年内去世的叫“送灯”,一年以外的叫“辞岁”。
贴春联
贴春联一般由小孩或年青人贴,过去除春联外,还要糊窗户。用白联纸或宣纸将窗户封起来,中间贴一红纸帖,写有“五谷丰登、出方大利、正大光明”等吉祥祝福类内容。

吃团圆饭
忙绿了一年,最最轻松和开心的时刻就是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了。这一天家里热热闹闹,喜笑颜开。当然压岁钱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小孩子最期待的。
开财门
正月初一凌晨开门,叫“开财门”,每家每户对此极为慎重,至初一凌晨,户主首先洗脸,着好衣冠,先向祖宗神位摆供品,点燃香烛,烧纸钱,之后在鞭炮声中大开门户,念叨“恭喜发财”,有的村民开门后,还出门向大利方向烧香作揖、敬天地,这叫“出方”,祈求天地保佑,能在一年里消灾避祸,大吉大利。
拜年
正月初一,幼辈依次向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南昌有句俗话:(南昌话)初一的崽,初二个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专为亡亲祭拜的。一片红纸,送来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图形式,不重内容。
江西春节习俗?
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当中都隆重的节日,也是我国传统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旧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江西,春节活动跨度很长,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小年”到次年正月十五“元霄”,这段时间统称为“过年”。
江西的过年习俗?
江西春节习俗介绍:
1、拜年:正月初一,幼辈依次向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
南昌有句俗话:(南昌话)初一的崽,初二个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专为亡亲祭拜的。
2、换茶:是“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糕点,上贴一片红纸,送来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图形式,不重内容。
3、上七大似年:江西人重视上七,这天要好好地吃一顿,还要吃“糊羹”,象征步步高,这天一般举行隆重的敬神活动。
4、元宵节:(南昌话)“过了元宵罢了灯”,过了元宵,年事活动就基本结束了。(南昌话)“三十晚上的火、元宵的灯”,元宵观花灯、耍花灯、猜灯谜,异常热闹。
江西泰和过年过节的习俗与禁忌?
泰和人过年,其节日习俗基本上保留了中原汉族 之古风,但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移民文化的融汇,也发生了一些变革,又另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
泰和大部分人过小年为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而据相关记载,过小年。大部分泰和农村晚餐较为丰盛,饭后谢灶,迎接祖宗回家过年,所谓谢灶,就是拜灶神,感激和颂扬灶神的功德。有些地方则为节前(二十三子夜)之夜送灶君,必须点烛烧香放鞭炮送灶神回天府,祈求灶君上天向天神奏告善事,多降吉祥。
泰和人过小年无外乎围绕着三件核心事项:吃饭、送灶神和洗刷家什,但也各不相同。河东河西家家打尘扫地,通沟排水,抹洗门窗、洗衣、被、帐。机关单位慰问军属、退休干部;泰和自小年起不吃粥,不吃霉豆腐,妇女不入娘家门,更不能在娘家住宿;特别是农村乡俗在进餐前,备好香烛、酒、三牲贡品,主人要跪拜,并将灶壁所贴的旧灶神位的红纸取下连同香烛一起焚化了,把神位打扫干净整洁,表示送灶神回天宫,灶神是位女神,故称她为灶君奶奶。灶君奶奶在民间辛苦主事一年,每年腊月二十四玉皇大帝要诏回天宫述职。
小年过后,俗称纳了年阶,至除夕,诸事讲究顺利,行动须谨慎,讲话求吉利,人们沉浸在忙碌而欢乐的氛围中。男的要统计一年的收成,妇女洗晒东西、打扫卫生,并开始操办过年食品,打糍粑、黄元米果和煎兰花根、豆角酥等油炸果品,磨豆腐、炸豆腐、做年糕、冻米糖、炒花生、炒粉花等,亲友有人相互馈送年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在江西有什么过年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在江西有什么过年的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