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江苏一带过年和腊月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江苏一带过年和腊月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江苏十大风俗的来历?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 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江苏扬州过年习俗?
扬州的民俗文化也很丰富,特别是春节的习俗。“爬门头”、“走大局”等风俗习惯传至今日,十分有过年的气息。
爬门头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后,老扬州要点上香炉蜡烛守岁,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长辈们开始给晚辈发压岁钱。这时候大人会关上大门,让家中个子小的孩子抓着门后的门闩往上爬,因为老式的大门是木制的,门后面从上到下有几根横木,中间还有门闩开关,这一风俗就是爬门头。老年人说小个子三十晚上爬门头能长个头,爬得快长得快,爬得高长得高。小孩多的人家孩子们还互相展开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走大局
三十晚上,长辈们都要把云片糕、苹果、橘子等摆在每个人的床头供新年第一天早上起床吃,吃云片糕取其寓意“高高爽爽”,吃苹果取其寓意“平平安安”,这些风俗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但吃橘子却有着扬州独特的寓意。因为在扬州话里,运气叫做“局气”,走运叫做“走局”,橘子的“橘”和局气的“局”谐音,所以赠人橘子,就含有把好的运气带给他人的美好寓意,扬州人新年请人吃橘子,就是祝福对方走大运,诸事顺利。
江苏有哪些风俗习惯?
江苏的风俗习惯各地的不一样,大体分苏南苏北二地,苏北口味偏咸,苏南口味偏甜,过去苏北以农为主,苏南工贸包括纺织,丝绸等轻工业,苏北人粗纩,苏南精明,苏北有龙灯舞狮,苏南有灯会评弹,秦淮灯会,一位舟比赛,扬州三把刀
淮安过年有哪些民风民俗?
关于过年的民风民俗各个地方名不相同,就淮安过年的民风民俗大概有以下几几点,1.进入腊月(也就是农历12)初八,十八,二十八。早上都要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或是腊月二十四送灶王爷灶王奶去西天,俗称送灶,当天做包子,馒头,蒸糕等等。
三十也就是除夕做上一大桌好吃的一大家子高高兴兴吃上一顿,下午还要去祭祖。
晚上还要烧两条大鲤鱼简单在上面吃上几口,到大年初一早上,把两条大鲤鱼翻个身,称之为鲤鱼跃龙门,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开门放鞭炮,早歺吃汤圆,水糕,说吉利话,比如说新年快乐,新年发财,中歺吃除夕吃剩的莱,我们家一般要吃到初三,初四。初五,十五都要吃元宵。另外初一到十五不能理发等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江苏一带过年和腊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江苏一带过年和腊月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