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潮汕人过年拜老爷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潮汕人过年拜老爷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潮汕人拜阿公是什么意思?
饶平、潮安两县的一些乡村中,民谚有“齐齐(同同)拜阿公”。解放前,这里的人民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到祠堂祭拜祖公,而且规定要在同一个时辰。特别是饶平县新塘乡的乌石山村,潮安县凤凰镇的下埔村,以其物全人众,组织有序而别具特色。
据说过去有一个大年的三十,下埔村有一个华侨从泰国回乡。第二天正好是正月初一,村民们汇在宗祠里,准备祭拜祖宗。这时间,那个刚回乡的华侨也到宗祠来了。他满面春风,衣冠楚楚地提着一个沉甸甸的提包。只见他从提包中拿出两个红柳盘,把白花花的银子端上八仙桌。拜过了祖公,村民纷纷给华侨送去鱼肉和粿品。华侨则把光闪闪的白银一一分发给众位乡亲,以示回敬。正是“无巧不成书”,就在这一年里,下埔村果然风调雨顺,平安如意,各种农作物均获得了丰收。农民丰衣足食,眉开眼笑。
此后,人们便立下一条规例:每当年节,都要等到家家户户来齐了,方可祭拜祖公,以祈求合众平安大吉。
1、拜老爷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种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其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庞杂,影响非常广泛。“老爷”本来是旧时对上司或主人的尊称,以之称神表明了普通百姓对神明的敬畏。

2、每逢初一、十五,可见提篮担筐的妇女们,奔走于各个庙宇之间,++膜拜,祈求国泰民安。蓝鼎元也在《潮州风俗考》中说:“庙祀多而迎神赛会一年且居其半,梨园婆娑无日无之。”潮汕人过年,除了自己过年,也需给“老爷”过年,好吃好喝的供奉,人神共乐,普天同庆。烧香完毕,就让“老爷”携带这些礼品上天,祈求“老爷”上天多说家门的好话,多降福到家门,在新的一年里能阖家平安,吉祥如意,能赚大钱。潮汕人一心向善,也希望通过“拜老爷”追求一份真善美,通过“拜老爷”得到神明的庇佑。
潮汕人++唱戏是什么意思?
感谢邀请,潮汕地区的++唱戏,是一个潮汕特色的习俗。在潮汕,在++的时候唱戏,寓意给神明唱戏看;在潮汕的各种大型节日或者祭祀场景,都会有唱戏的出现。
这种习俗由来已久,潮汕地区是一个对传统习俗保留的十分好的地区,大部分潮汕人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也相信人死后会在地下安息。逝者是安眠在地下过着属于他们另外的一种生活,活着的人在地上过着他们应有的生活。各自安好。
在潮汕地区,初一十五拜玉皇大帝/天公、初二十六拜地主爷,正月十五迎老爷,还有灶神爷,妈祖,月娘,门神,床头婆,伯公伯母,佛生日,鬼节,送神迎神,各种各种的节日,几乎潮汕妇女从大年初一拜到除夕夜,把拜节日当成过日子。我想这是属于潮汕地区特有的信仰,在这种信仰下,每家每户都过着自己安稳的生活,有什么过不去的,拜个老爷(泛着各路神仙),求个安心,转头重新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生活当中去。
小时候,每到宫里唱戏,到时间点了,奶奶或者妈妈就会说,“晚上宫做(潮汕话里,演的意思)戏啊,我们去看啊!”吃完晚饭后,有的邻居啊嫲(潮汕话里的意思是:奶奶)就会牵着自己的孙子孙女早早的去宫里占位置,有的长辈就会派遣孩子赶紧去占个好位置,好玩的孩子都会跑去戏台下占个位置,可是左等右等总等不到自己的奶奶或者妈妈,他们就会放弃阵营玩去了。而这时他们的妈妈或者家务活还没干完脱不开身,奶奶或者在路上遇到熟人,“你爱去地个(你要去哪里)?”“我爱去宫看戏,行,来去宫看戏。(我要去宫里看戏,走,一起去看)”然后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忘记了看戏的时间。等到宫里远远传来一声开锣声,意味着看戏时间到了,大家才紧赶慢赶的到宫里去找个位置准备看戏。其实,这个时候离戏开始还有一段时间,这只是一个开场。一时间大鼓、大锣、唢呐、古筝、古琴、笛子融合成一曲闹然隆重的交响曲,锵锵锵锵锵,咚咚咚咚咚咚锵,隆冬隆冬隆冬锵,好不热闹。而这声音随着扩音器传到附近乡里,响彻整个乡里宁静的夜空,又仿佛过年般热闹,也提醒着乡里乡亲今晚这里有戏唱,大家可以来看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潮汕人过年拜老爷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潮汕人过年拜老爷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