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方过年习俗吃饺子还吃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北方过年习俗吃饺子还吃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北方年夜饭吃饺子的象征意义?
1.谐音"交子",辞旧迎新
大家都知道,年夜饭也叫作除夕饭,是在大年三十吃的,而这一天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是新旧年交替的日子,而中国人把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称为交子,而交子和饺子读音非常相似。因此在除夕夜年夜饭的时候,就会吃饺子过交子年,辞旧迎新。这个传统习俗也是从古流传至今,成为了传统饮食习俗。
2.寓意子孙满堂
吃过饺子的人都知道,饺子端上来的时候都是一大盘,数量非常多。所以在年夜饭的时候吃饺子,也是老一辈人对于年轻人的祝福和对自己家族的祝福,希望能够多子多孙,子孙满堂,延续香火。所以在除夕当天,北方人一大早就会起来和面,制作具有东北特色的酸菜馅,猪肉大葱馅,全家一起动手擀饺子皮,包饺子,等到了晚上,煮上一锅开水,煮上一大锅饺子,让全家人品尝饺子的美味。
3.寓意五谷丰登
在古代除夕这天需要祭祖,他们会用饺子堆积在一起来祭奠祖先,希望得到祖先的庇佑,让全家在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不愁吃穿。祭祖后的饺子就会全家人吃掉,讨个吉利。于是现在到了除夕夜吃年夜饭的时候,在一些农村也会把饺子堆成一堆端上来,希望吃了饺子能够保佑自己在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丰收。
因为除夕23点到1点交替时间,古时称为子时,而年三十更是新旧岁交替,称为交子。
所以春节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同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而且饺子有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春节时家人在远方回来和家人过春节吃饺子,是为了表示有个圆满的归宿。
北方大年三十晚上吃什么主食?
饺子。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北方冬至吃饺子与谁有关?
一、吃饺子为了纪念神医扁鹊。
相传,出生于战国初年的扁鹊,一生立志悬壶济世,游历四方,治病救人。
有一年的冬天,扁鹊来到北方的农村,注意到了许多人的耳朵都被冻坏了。
于是,他在山中采集草药,熬成汤汁让人们服用,以御寒生热,并以面片包食药渣。
这个方法很有效果,扁鹊的良方,很快便治好了严寒中,人们被冻坏的耳朵。
此后,人们便会在寒冬到来之际,用面粉制成耳朵形的食物吃,并为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饺子“。
”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人们效仿扁鹊医病时的良方,吃完饺子后,还不忘再喝一喝饺子汤。
二、吃饺子为了纪念张仲景。
也有说法称,民间吃饺子,与另一位神医张仲景也有关。东汉时期,张仲景医术高明,被誉为”妙手回春“的神医。
张仲景晚年在湖南长沙做官告老还乡,途中经过南阳白河岸边,看到当地的老百姓面黄肌瘦,耳朵都被冻坏了。
张仲景医者仁心,可怜这些受苦的穷人 ,在冬至节安排弟子架起了一口大锅,给穷人舍药熬药,治疗冻伤。这个药的名字叫”祛寒娇耳汤“,里面放有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药熬好后,张仲景还让人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冻伤的乡亲们吃。
吃过娇耳,喝了祛寒汤,这些老百姓们顿时觉得全身发暖,两耳发热,冻伤渐渐都痊愈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就根据娇耳的形状和谐音,改名成饺子,在冬至这天吃饺子御寒。
在古代,古人对冬至这个节气是和过年一样重视的,除了吃饺子,还有很多有趣的传统活动。
其中,有一样习俗就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画画,直至画成“九九消寒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方过年习俗吃饺子还吃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方过年习俗吃饺子还吃什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