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徽合肥过年期间有哪些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安徽合肥过年期间有哪些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1、居庐习俗?
- 2、安徽有什么民间风俗?
居庐习俗?
我的家乡在安徽庐江。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历来都是庐江过年的风俗。
腊月初旬,家家户户都已腌好腊菜。在庐江,无论是饭店还是寻常人家,腊菜都是一道招牌菜,必不能错过。庐江的老黄历上,腊月二十三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所以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灶”,以求“灶神”多说好话,不说坏话。爷爷将“灶神”的画像贴在厨房灶台正上方。供上“灶神”喜欢吃的食物,丰盛程度不亚于年夜饭。
大年三十扫尘后,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里用醋椒和木炭。刹时间,浓烟滚滚,烟雾缭绕,每当这时家家户户的长辈都要关上大门,以求净化空气,去邪避灾。
年夜饭之前,还有一道重要的程序——祭祖。只见爷爷奶奶从屋中搬出一叠一叠的纸钱和一袋袋元宝、香烛、炮竹。点上火,让我们这几个晚辈给老祖宗烧钱,1千元1万元的纸钱在火中跳舞,不一会儿功夫就化成了灰,只有化成了灰老祖宗才会收到。堂屋里摆好方桌和板凳,桌下放一盆炭火,桌上整整齐齐的摆好碗筷酒杯,等菜上齐了,爷爷开始斟第一遍酒,斟酒的顺序是有讲究的,必须要按席位大小来的。爷爷给老祖宗们添酒,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在老一辈看来,“祭祖”是一件神圣非凡的大事。这时候,是断然不许小孩闹的,别说在屋里嬉戏玩闹,连大声说话也是要被训责不懂规矩的。我在旁边看着爷爷小心地操办着这一切,觉得神秘的很。
庐江人最喜欢过年炸圆子。在庐江传统的喜宴中,圆子都是最后上桌,和前面的菜累计正好成双,寓意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上过大圆子,表示宴席基本接近尾声了。庐江的圆子种类很多,糯米圆子、挂面圆子、肉圆子等,其中庐江人最受喜欢的是糯米圆子。
一大早,奶奶淘好米煮好饭,放上佐料,将米饭碾碎。抓、揉、搓、挤,奶奶的巧手翻飞,捏出一个个鱼丸大小的球形,放入大铁锅中油炸,笊篱不停地翻动,我们就围着灶台,眼巴巴在旁边等着。奶奶将糯米圆子炸至灿若金黄后捞出。我眼疾手快,伸手就抓了一个,轻轻咬上一口,脆酥的外皮包着松软的糯米,香甜软糯,余香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在庐江过春节,整一大家子团聚。餐桌上话着家常,吃着丰盛的饭菜,我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了。
安徽有什么民间风俗?
它们分别是合肥:抛头狮
“抛头狮”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项习俗,以肥西门歌、舞狮、崇祀活动为载体。其中,狮头与狮身是分开的,舞狮头者上场之前举起狮头套在自己的上半身,举套之间便有了一个向上抛的动作,故称为“抛头狮”。
玩旱船:每逢正月十五,在合肥城乡还常常可看到玩旱船的习俗。旱船的“灯芯”为女性,玩旱船的主角是艄公,随旱船扭来扭去,配合着锣鼓节奏,不时地哼唱小调。唱词多望风采柳,即兴发挥,幽默、诙谐,为当地节日街头最为逗引看灯人的一道风景。
亳州
大班会
亳州的大班会是一种罕见的民间舞蹈,它十分精彩奇特,因有剧情发展,又类似折子戏。演员们着戏剧服装,脸画油彩,纷纷登场,闹闹攘攘。大班会虽然形式上具有较浓厚的因果报应色彩,但集中地表达了人们惩恶扬善的心愿。
高跷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汉族民俗舞蹈的一种形式,艺人们腿绑高跷,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舞姿以雄健、惊险为主。
阜阳
狮子灯
太和民间舞蹈狮子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狮子灯表演由驯狮武士执绣球引狮入场,扮狮人表演狮子蹿、跳、滚、扑、站、卧、翻等动作,还跃上大方桌表演站大绠、走梅花桩等惊险情景。同时配合狮子灯烟火,增添了欢快热烈气氛,整场演出惊险有趣,高潮迭起。
颍州肘阁
“肘阁”是颍州区优秀民间舞种之一,系祖籍颍州袁集的一代民舞大师王醒先生在古老民舞“驮歌”基础上改革创新而成。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完成“剪刀步”“跑花场”“前后翻”“后空翻”“自由摆”等技巧与难度并重的动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徽合肥过年期间有哪些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徽合肥过年期间有哪些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