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娘子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新娘子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婆家过年有红包拿么?
没有特定风俗习惯,要看婆家的经济状况和个人家的习惯决定,常理应该给新媳妇红包,一是体现公婆对新媳妇的爱戴,二是图个喜庆,你好我好大家好、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欢乐祥和气氛。
山西宁武有什么过年习俗?
山西一带婚姻要经过订亲、纳聘、探话、娶亲、回门五个程序。有的地方则要经过问名、纳踩、纳吉、纳正、婚期、迎亲六个程序,即所谓“六礼告成”。订婚后还有一种“西瓜月饼吃三年”之俗,即每年的七月十五,男女双方要互送面人。每个面人约2.5公斤重,共送三年。 每年的八月十五,男方用食盒给女方送上好的大西瓜四个、月饼一塔(垒成塔形的大小月饼若干),也送三年。到娶亲时男方还要送给女方油炸糕80个。河曲、保德一带,结婚这天要吃油糕,菜是浇头,即素菜上浇一点肉汤。家境好一点的吃三圆盘:一盘猪肉,一盘羊肉,一盘鸡肉,谓之“下三圆”。有的人家以顺六碗为主。有人家有八碗八碟子、九围碟、九碗十三花之席。 入席座次也有严格规定,坐首席者为娘舅,陪新亲。左为上,右为下,依次一左一右顺序安排。坐好后,新亲娘舅先开拳,别人方可饮酒进餐。酒过三巡,菜肴上齐后,新娘新郎执壶把盏,逐一敬酒劝饭。繁峙县一带,饭菜要上三道,接连不断,第一道是茶饼,第二道是炒菜蒸馍,第三道是炒菜油糕,其间有鼓乐(现今是录音机)助兴,猜拳行令,尽欢而散。近年来,宴毕后另备宵夜,专请新亲娘舅。 宁武、河曲等地,新娘新郎回门,娘家要设宴招待,要给新郎吃下马饺子。小舅子、小姨子要捉弄姐夫,往往在饺子里加辣椒、花椒、醋等,谓之“耍新女婿”。
浦城春节的习俗?
浦城的习俗 春节,浦城人俗称“过年”。浦城春节习俗,随着时代的变更,有些变化,增添了诸多新的内容,但更多的是承吸着历史文化的滋养。 上年农历十二月,喜气就纷呈。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各家开始炒果子、膏糕糖、蒸年糕、做黄碱果、备办年货,同时开始打扫卫生(俗称扫尘),男人理发,置办新衣服,意蕴辞旧迎新。在外的游子也纷纷赶回过年。 廿三日,送灶神。祀灶的起源于对火的崇拜,对用火熟食的纪念。至东汉,演绎出灶神对人降福、保佑子孙的说法,灶神逐渐上升为一家祸福的主宰,渐渐淹没了这一信仰崇拜的原意。

这天,摆出供品,家庭主妇殷勤祭祷。
旧时,将旧灶神焚化,称为“送灶神公上天”。 过年前一天,是除夕,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摆上供品祭祀祖先,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反映中国人不忘祖的传统心理,浦城称这种形式为“烧年纸”。
这天,更有一个喜庆之举,即每家每户在大门贴春联。
吃年夜饭是除夕夜重要活动。年夜饭菜肴精心治办,合家老少,团团围座,笑语声声,其乐融融。
饭后,长辈给幼少晚辈“压岁钱”,以示爱幼。
捡吉时放鞭炮关大门,称为“封门”,寓珍视光阴之意。
吃了年夜饭后,一家老少团聚在一起,吃果子,说好话,逾午夜不睡,甚至通宵达旦,守着新年的来临,称为“守岁”。
但家庭主妇还得不辞辛劳,在厨房准备正月初一至初三的饭菜。
灶事毕,用暗火闷烧巨块柴火,取不断烟火吉征,也意谓“养猪易大”,名为“闷年猪”。近些年,守岁时,全家观看春节晚会到深夜已成新的时尚。 农历一月,称为“正月”。“正”与“政”两字音近,为避秦始皇名“政”的讳,将正月的“正”读为“真”(zhen),相沿至今。正月初一,人们迎来春天的欢快脚步,男男女女穿新衣、新鞋,人人满面喜气、福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娘子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娘子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