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民间葬奠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民间葬奠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村老人去逝,怎么奠?
一般情况下,姥姥过世,隔辈人戴7七天就可以。 姥姥过世,黑纱需要带多久,各地的风俗不同,有三天、七天、也有‘五七’以后就彻底摘下来不再戴了。 现在,戴黑纱,主要是亡者的子女,但也不是一天戴到晚,只是在家里人做三天圆坟、‘一七’、‘二七’、‘三七’、‘五七’时节戴上就行。 平时不带也可以。在工作单位就不适宜佩戴,尤其是坐公交车、搭别人私家车,更不要佩戴。那会招人讨嫌,别人会觉得不吉利,注意一下为好。 截辈人为姥姥过世配戴黑纱,在一般人眼里没有什么讲究。 在家里为老人过‘一七’结束之时,悄悄的摘下来随火堆一起燃了就可以。
各地葬礼习俗?
说说我们宁县的葬礼习俗吧!
1·穿寿衣,放棺木
打个比方,80岁的老人,弥留之际,也就是还有一口气的时候,家里就赶紧给安排穿寿衣,一来是为了去世的老人能去另一个世界穿的体面,二来怕去世了再给穿衣服,对死人不尊重,也怕伤到人。穿好后,如果老人真走了,就抬放到棺木,摆到家里最为上首的位置,农村一般,堂屋正屋或上房。
2.穿孝衣,戴孝帽,穿孝鞋,请街坊邻居,和大小外家(指老人的外祖家和儿子女儿的外祖家)
所有孝子,也就是去世之人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和所有侄子侄女,侄孙侄孙女,女的留守棺木前,做力所能及的事,男的分批去请街坊邻居,和两个大小外祖家,请街坊邻居是为了帮忙,请外祖家是为了吊唁。当然还有各方亲戚都要请,只不要除了外祖家要孝子带礼物亲自去请,其他的打电话就可以。
3.请坟,迎花圈纸人
所有孝子,和乐队,我们农村叫吹鼓手,吹吹打打的去各个坟头请去世的老先人回来,说是为了迎接去世的人,如果家族小,可能一两个小时,这一项就完了,如果家族大,这一项得进行一天。
再一个就是所有孝子,在离去世人家里100米远的地方,跪迎订好的花圈,纸人一些东西。
4.迎接大小外祖家,献肥羊
在接到两个外家快来的消息时,所有孝子,提前在离家300米的地方,跪迎,哭诉。
外家来了之后,就要献羊,我们这边,羊一般是女儿买,或者侄子买,所有人,孝子,亲戚朋友都跪在灵堂前,把羊圈起来,对着羊说话,(把羊当成去世之人),直到羊全身一抖,所有人大哭,献羊完毕,之后,羊杀了吃肉。
古代丧期的有关文化常识?
1、丧礼
死者临终时,要将其抬到正厅的床上,头朝东,然后脱去内衣,换上新衣。家里人则要保持安静,不能喧哗,围坐在病者的周围,观察他的手足。要特别注意的是,男子不能死在女子手中,女子也不能死在男子手中;当咽气时,妻子女儿不能握住男子的手足,丈夫儿子也不能握着女子的手,否则就是不吉利。在病者还有一口气时,要在口鼻之间放一块新棉花,棉花不动时,就标志气已断绝,即将其抬到南窗下早已准备好的.床上,盖上新被子,并将珠玉等放入口中,使口不闭合。接下来开始招魂,含有再一次挽留死者的意思,由主持招魂仪式的“复者”爬上屋顶,一边挥动死者的寿衣,一边向象征着“幽界”的北面空中大声呼唤:“××,你回来呀!”共呼三长声(男的唤名,女的唤氏),以示魂魄已归返于寿衣,然后将寿衣再覆盖在死者身上,表示魂魄又回到了死者身上。
等到给死者洗浴完毕,就开始吊丧。丧家主人先向亲朋好友发出讣告,等到来客吊衤遂(即吊唁者向死者赠送衣被)时,孝子们披发赤足,放声恸哭,且边走边捶胸膛去接客人。孝子们还为死者制作一面“明旌”(也叫“铭旌”,即按死者生前的等级身份制作的旗子),上书“××之柩”,再用木板刻制牌位,置于中庭,象征死者的亡灵,将明旌覆盖在牌位上。孝子孝女则要守灵,按长幼分别恸哭尽哀,还要拄“哭丧棒”(表示因过度悲伤,非拄杖不能站立。)
吊丧期间,家属亲友禁忌颇多,通常非丧事不谈,禁洗面垢,妇女尤忌涂脂抹粉,平日禁酒肉,吃素菜淡饭,以示哀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间葬奠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民间葬奠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