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莆田习俗丧事办几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莆田习俗丧事办几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莆田市白色对联有什么讲究?
相传清兵入关后,滥杀无辜百姓,莆田不少人家也身陷其害,因办丧事贴了白联。
而此时时逢春节,为表“国泰民安”,家家户户只能按照要求贴红联。在哀思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人们选择了一个折哀的办法,即在刚贴过的白联上面,覆盖大红的春联,将白联露出一截(约10厘米),以示心有余哀。从此以后,莆田地区在春节时,便流行贴上白额春联的民俗。福鼎历史人物故事?
陈普 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今属蕉城区虎贝)。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其铸刻漏壶为世界最早钟表之雏形。
陈普幼年励志发奋苦读,览四书五经。长大后,陈普潜心探研朱熹理学。咸淳初,投苏州大儒韩翼甫在浙东崇德书院就学,韩翼甫并将爱女玉蝉许配他。
咸淳七年(1271年),蒙古兵南下,陈普遂隐居于石堂山,终日以穷经著述自娱。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宋亡,陈普以宋遗民自居,誓不仕元。元廷曾三次诏聘他为福建教授,均坚辞不就。他在石堂山仁丰寺里设馆倡学,招徒课艺。四方学子负笈从游者岁数百。在教学上,陈普力倡理论联系实际,治经"不贵文词,崇雅黜浮",而"必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在其教导影响下韩信同、黄裳、杨碗、余载等人,皆为当时学以致用的理学名士。在精心教学,辅导学生成才的同时,陈普还精研数理。其间,他反复钻研聚铜铸刻漏壶,经无数次反复试验,终于第三年制成。此壶"应时升降,纤毫无爽"。当时福建布政司曾下令府城依此铸造,放在福建谯楼(即鼓楼)报时。
陈普怕元廷加罪'遂隐游古田、屏南、政和一带山区十二年。嗣后,他在政和兴办德兴初庵书院,又主讲建阳云庄书院、福州鳌峰书院、长乐鳌峰书院。所至之处,学者抠衣而来,不绝于途。其间,陈普应刘烁之请,为重修建阳考亭撰写《修考亭记》,并编修黄榦、杨复二家《丧礼》及朱熹有关撰著,分十卷刊行于世。陈普博览群书,精研诸子百家,博闻广见,多才多艺。自六经外,他还熟谙律吕、天文、地理、历数之学,精于阴阳玑衡之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莆田习俗丧事办几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莆田习俗丧事办几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