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鼎民俗文化有哪些,福鼎过年前后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11-29 19:37 点击:151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福鼎过年前后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福鼎过年前后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福鼎民俗文化有哪些?

1.沙埕铁枝

铁枝俗称“杠”、“阁”,始于清乾隆年间,是沙埕渔家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它吸收了民间文艺、传统戏剧、舞蹈杂技等艺术精华,高度一般7至8米高。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改良,沙埕铁枝已从早期的竹、木结构以及人力抬杠演化成将钢管、铁条焊接成枝状后固定于车辕上搬行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

福鼎民俗文化有哪些,福鼎过年前后习俗 - 星座运势

“远看凌空八仙至,近观原是儿童艺。胆大心细何足畏?沙埕铁枝秀高技!”吸收了民间文艺、传统戏剧、舞蹈杂技等众多艺术门类精华的沙埕铁枝具有独特的渔家传统风格,是福鼎民俗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2.前岐马灯

前岐马灯是前岐群众独创的民间传统游艺项目,至今已有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虽说都为灯,但它与别的灯类游艺有所不同。

马灯是真灯,造型分为马头、马身两部分,分别绑于表演者的前腹和后腰,就似人在骑马的样子。

马灯的表演者均是十二三岁左右的童男童女(也有年龄更小的),表演时,管弦乐器吹打、民歌传唱与曲艺表演相结合,构成舞美、声乐、戏曲相融汇的绝妙视听效果。和很多民间技艺表演一样,马灯表演时也根据不同的曲调,展示不同的主题。

3.布袋戏

布袋戏是福鼎传统的地方戏剧,起源于福建泉州,明末清初随移民传入闽东,与闽南、台湾布袋戏一脉相承,几百年来,逐渐成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备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布袋戏因演出使用的戏偶除头、手、足以外,躯体部分均用布缝制而成,形状酷似布袋而得名,又称手指戏、掌中戏。布袋戏结合了地方语言、民间音乐、雕刻、彩绘、刺绣,由掌中操纵戏偶而综合展演。

谁知道福建福鼎的婚嫁习俗?

相亲  合婚之后,双方各备礼品,先后由媒人陪长辈前往对方家中相亲。待字姑娘必须亲自接待男方的客人,奉茶敬客。  双方彼此满意即可定亲,由双方家长商定聘金、聘礼以及妆奁的厚薄,并大概确定完婚的日期。结婚日期喜欢定在龙年,不喜欢定在虎年。农历七月为鬼月,婚期也不会定在这个月。男女双方年龄加起来正好50岁则暂不成亲。客家人在农历三、六两个月份忌提亲、不嫁娶,有“田水白,不吉利”之说。  双方达成协议之后,由女方开出礼单。

宁德的风俗有哪些?

1.祭祖,从除夕前二天开始至除夕下午,各家陆续备办一桌丰盛的酒席恭恭敬敬地排在大厅,供请祖宗。点烛上香,由家长亲自把酒。

2.照岁,除夕夜家家张灯,谓之“照年”。福鼎则“鸣金伐鼓,放纸爆”,谓之“辞年”。

3.年饭,在宁德习俗里,年夜饭叫“年饭”,菜肴取吉利名称,例如“福”(豆腐)、“禄”(肉)等。酒用红酒,象征做事桩桩开门红。过年有吃年糕,取“步步登高(糕)”之意。

4.做年茶,在吃年夜饭前,按长次入席,由辈份最小的媳妇泡冰糖茶水依次敬奉,还要多出一盏,称“添丁茶”。寿宁先喝桔皮糖水,再吃瓜果,谓之“尝甜”。霞浦、宁德先吃糍汤一碗,叫“行时”,取“时运亨通”之意。

5.隔年饭宁德俗语中有“岁除炊半熟米饭,备新正日食”的说法,谓之“隔年陈”。有的地方还在饭上放两粒福桔,在春节食用,取“有食有余”之意。

6.压岁钱,长辈在除夕或春节时给未成年后辈赐钱,称“压胜钱”,取“压胜除邪”之意。

7.迎年,即在新春零点时刻,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焰火,宫庙则擂鼓、鸣钟,以“接年”。

8.守岁,除夕夜家人团聚于炉前,通宵不寐,叙旧话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福鼎过年前后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福鼎过年前后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