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年初二的习俗和寓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年初二的习俗和寓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二雅称是什么?
古代每月初二叫初吉,是初时吉利的意思。并且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新年初二俗称大年初二或者是正月初二,是新年正月的第二天,年初二又叫迎婿日和狗日。在这一天也有着很多特殊的民间习俗和饮食习惯。
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鸡是少不了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猪脷(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
冬月初二雅称,又称“仲冬”,“辜月”,“畅月”。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不但如此,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大年初二的习俗有哪些?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给父母长辈拜年,并且要在日落前回去,这是民间的风俗。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拜年,等候的娘家父母都会起个大早,在神前焚香礼拜,祈求吉祥顺利。等到女儿一家快到时,就会点燃爆竹,热烈欢迎。
如果是外孙子头一次到外婆家来,迎接的场面更热闹。大年初二,俗称“查某子反厝作客”。一般娘家的长辈兄嫂们,为了表示欢迎,会大开宴席请客。女儿和女婿带着外孙、外孙女,包个大红包或是礼品来孝敬长辈们。
原本在年十一时,有请女婿的风俗,但是现在大家都很忙,所以女婿多是在年初二和妻子一同回岳父岳母家,免掉年十一的礼俗了。大年初二一般也是走亲访友的日子。红包是压岁钱的一种形式,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祟的小妖,每年的年夜出来害小孩。
后来有人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放在小孩枕边,结果小妖就不敢再来了。从此,为保小孩平安,就在年夜送他们压岁钱,即红包。
后来,大人之间也兴这个。
大年初二在我们老家是不出门串亲戚,这天是给自已的祖先烧钱敬献之日。这天也没有亲戚来,好友串门聊天都过了十二点之后,或者都聚集在巷道。一般家乡都有社戏。我村去年新建了一个大舞台。都在舞台跳唱,可热闹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年初二的习俗和寓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年初二的习俗和寓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