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正月初一到初五有什么民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正月初一到初五有什么民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年初一到初五的习俗?
正月初一要拜年、发红包,另外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财气,如果非要扫地不可,必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而且不能倒垃圾,不能泼水,也忌打碎器物,如果不小心打碎东西,要赶紧说一声岁岁(碎碎)平安。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要和丈夫同行,俗称“迎婿日”。
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
正月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传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放鞭炮,打扫卫生,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赶走。
新年初一到初十风俗?
1、正月初一:早放“开门炮”,拜大年
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因此,这一天是春节庆祝最隆重的一天。
初一的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地瑞气,喜气洋洋。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吉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为了开炮仗,过年前的几天,家里的大人就要从街上买回红红绿绿的鞭炮,摊放在篾扁里晾晒几天,然后用棉被裹得严严实实,不让鞭炮受潮。每年过年,每家都要花不少钱买鞭炮,因为据说谁家的鞭炮声越多越响,就预示着谁家来年的日子越红火,会行大运。
大年初一的凌晨,天刚蒙蒙亮,人们便起床了,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梆敲三更,响炮连天,这意味着开门大吉,也宣告新年开始。
到处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大家都用鞭炮迎接新春,看谁家的响声大,响的时间长,看谁家的礼花品种多。各式各样的鞭炮、礼花把夜空映得五彩缤纷。
过年七天习俗?
一 1、摊煎饼
一一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一一 2、吃七宝羹
一一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一一 3、戴人胜
一一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一一 4、赠花胜
一一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一一 5、出游、登高
一一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一 6、捞鱼生
一一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一一 7、吃面条
一一大部分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一一 8、送火神
一一在山东部分地区,有送火把的习俗,用作物秸秆绑扎的火把,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不着火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正月初一到初五有什么民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正月初一到初五有什么民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