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南春节的特殊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海南春节的特殊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海南风俗的来历?
海南岛自汉武帝元封元年设郡置治以来,随着汉族士庶的大量迁居,中原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其节序风俗同祖国大陆大体相同,但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又另有其独特的地方色彩。
海南古代的春节习俗,诸如腊月二十四的用竹枝扫除屋尘,夜具酒果送灶君,除夕午后祭祀祖先、吃团年饭,除夕夜厅房廊室灯火通宵、合家围坐守岁,元日门贴桃符避邪、吃斋饭等等,都与内地大同小异,兹不详述。比较特别的是“送穷”一项,即除夕入夜之后,家家户户“扫污秽”,以败苞破箩载之,燃灯于内,“将扫尘竹帚携掷之”。这也是除旧布新之一种,表达了农民送走贫穷,迎接美好生活的愿望,但所送之物,必置于路口,似又有让他人把“穷”拾去的意味,不免打上了小生产者的思想烙印。
这里重点要说的是立春日的迎春。立春在阳历的二月四日或五日,不同的年份,该日或在春节之前,或在春节之后,但其迎春活动,同春节的喜庆是联为一体的。迎春活动的主体是鞭春牛,旧时用以表达劝农和春耕的开始。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立春前,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而《正德琼台志》对于此俗的记载更为详细:“迎春日,府卫官盛服至于东郊迎春馆,武弁各竞办杂剧故事,会聚逞炫。俟祭勾芒神毕,前导,城市内外老稚集于通衢,各携妇幼,男女竞看士牛自河口街从西门(或南门)入府,将豆谷洒之,谓消压痘疹。是日以面饼裹生菜诸肉品啖之,曰春饼。”《道光琼州府志》所记文字略有不同,如“迎春日”作“立春前一日”,“府卫官”作“府县官”,“武弁”作“街坊”,吃春饼作“亲邻以春饼相馈遗”,但大体程序是相同的。苏轼贬琼时,有《减字木兰花·海南春词》记此盛况,气氛异常浓郁:“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胜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可知迎春习俗从北至南,从宋到元至明清乃一脉相承。
海南的独特的传统节日和它的习俗?
海南独特的传统节日有儋州中秋歌节,换花节,海南国际椰子节,黎族三月三节,海南军坡节。
1、儋州中秋歌节是海南省儋州地区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以对歌的形式,庆祝中秋节,同时也是男女青年联络感情的一种形式。海南省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到时,人们身着盛装,欢聚在该市北部地区的十几个乡镇集市,到处可见人如海歌如潮的热烈场面。
2、换花节是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的府城就沉浸在花的海洋、情的暖风中。特别是青年人,纷纷手持鲜花,沿着海府大道涌向府城,形成一支换花大军。换花者心理因人而异,多数人换花意在新春伊始,互相祝福而已。
3、海南国际椰子节,是海南省大众参与、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国际性的大型商业旅游文化节庆。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以海南椰文化和黎苗“三月三”民俗为主要特色。
4、黎族三月三节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5、军坡节(农历正月上旬至三月中旬)闹军坡是海南人特有的风情习俗。较大的军坡庙会有海口市新坡镇冼夫人文化节、定安县冼夫人文化节、定安县翰林镇石碌军坡节、来统军坡节、定安县龙河镇龙塘军坡节、定安县龙门军坡节、雷鸣军坡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南春节的特殊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南春节的特殊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