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陕西送灯的讲究,正月十五送灯这个习俗就流传下来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12-05 17:52 点击:174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正月十五送灯这个习俗就流传下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正月十五送灯这个习俗就流传下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陕西送灯的讲究?

在中国这博大的土地上,每个地区过元宵都是各有千秋,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之处。而且都是从很早开始流传下来的。本期传统节日为你介绍陕西那边过元宵节的习俗。那边的习俗很亮眼呦。

陕西送灯的讲究,正月十五送灯这个习俗就流传下来 - 星座运势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因为这天的礼俗食品为元宵而得名。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里装糖馅的圆形食品,滚粉的叫元宵,包粉的叫“汤圆”,取其团圆和睦之意。这天的主要活动是观灯,所以也叫做“灯节”。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分属天、地、水三官的诞辰。

上元燃灯的记载很早,远在汉代,就在这天晚上燃灯,以纪念太乙神(北极星君)。据记载,汉明帝从西域引进“腊月赏灯”的习俗,西域腊月晦日,称为大神变,该日烧灯表佛。此俗引进中国后,逐渐发展为赏灯。唐代把赏灯的时间正式定为正月十五,据史书记载,睿宗景云二年(711)正月十五日夜里,于安福门外,做了一个20丈高的灯轮,用锦绣加以装饰,挂上5万盏花灯,就像一株巨大的花树。成千的宫女和长安少妇在灯下唱歌跳舞。

到了唐玄宗时,元宵赏灯更为盛行。规定元宵节前后三夜驰禁,开市赏灯。宋代与唐朝相同,曾颁布诏令,把元宵节赏灯作为一项制度定下来。明太祖建都南京,为了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天。清太宗时,仍然规定元宵三夜,开市赏灯。到了近代,全国各地赏灯的日期,虽然参差不齐,但赏灯的风俗已经固定化了。民国以来,元宵节赏灯的时间一般为三天,正月十四日为“试灯”,正月十五日为“闹灯”,正月十六日为“完灯”。

正月十五送灯是哪个地方的风俗?

在我国山东、河南、陕西、浙江等省内都有一些地区保持了这样的习俗。

一般都是在太阳落山后,各家各户带着自制油灯(现在是蜡烛居多)去往墓地,在背风处点燃。有的地方还会放河灯。点灯时,不能跟别人借火,否则祖先会看不到光明。点灯时嘴里还振振有辞: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这些行为可能有些迷信,但却是一种寄托思念的好方式。

送灯习俗的由来?

对于我们元宵节送灯的由来,各个地区都有各个地区不同的传说,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因为东北的主要人口迁徙到东北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久,所以东北的习俗和我们中原的习俗是非常相近的。送灯这种习俗严格来说是一种比较流行的祭祖习俗。元宵节的时候,每一家每一户都会做面灯,这些面灯灯型和碗差不多也叫灯碗,我们用玉米面做成的,叫做金灯,由白面做成的叫做银灯,还有一些用荞麦面做的叫做铁的,做成形之后上锅煮熟,然后插上棉絮或者是芦苇做成的灯芯。在在面灯碗里倒满灯油这样面灯,就算是做成了,然后我们要一次把这些做好的面灯送到祖宗板上,添地板上放网板上还要送到一些仓库,牛马圈,井台这些地方。

2、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将这些面灯送到墓地,放在每个已故亲人的坟头上,送灯的时候以谁先点燃谁就更为激励我们在往坟地送灯的时候,电灯是必须要用我们自己带的火柴,如果借别人的或者是火柴点灯的话,就代表祖先看不见光明,而且我们在点灯的时候一定要边点边说,正月十五来送灯,宋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一片明,无儿坟前黑洞洞。有心来偷灯,偷个大铁灯,背也背不动,天冷地滑闹个抑歪蹬,大布衫烧个大窟窿。而且元宵节晚上,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进行送灯这项活动,所以元宵节晚上基本上算是灯火通明。

3、除此之外对于大连营口等地区也有这些送灯的习俗,不过他们的习俗就没有那么古老了,还需要亲手捏面灯,现在大多数采用的都是用红色的蜡烛来代替原来的面灯油灯因为红色的蜡烛代表的是一种喜庆的状态,天刚黑的时候,家里人都会带着灯,直到我们祖宗的坟头前给这些前辈祖先烧纸,然后在门口点燃蜡烛,这就是送灯的活动,在回家的路上,遇上十字路口的话也要点上一支灯。有的还需要在屋内点上一支灯,尤其是要点上一家人的属相,这样可以企盼一家平平安安,而且送灯的意义有很多不同的地区,对于送灯的意义也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大多数送灯都是希望自己的祖先能够庇佑这些后代,祈愿自己的家人能够平安喜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正月十五送灯这个习俗就流传下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正月十五送灯这个习俗就流传下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