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贵州端午节的风俗_贵阳市人民有什么风俗习惯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12-08 14:19 点击:155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贵州贵阳的端午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贵州贵阳的端午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贵州端午节的风俗?

贵州端午节的风俗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赛龙舟:端午节期间,贵州各地都会举行划龙舟的比赛,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古代的诗人屈原。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贵州的粽子以糯米和绿豆为主要原料,口感爽滑。

关于贵州端午节的风俗_贵阳市人民有什么风俗习惯 - 星座运势

3. 赛高跷:在贵州的一些地方,端午节还有赛高跷的风俗,人们在高跷上跳跃比赛,展示自己的身手。

4. 打毽子:毽子是一种传统的玩具,端午节期间,人们都会拿出毽子来一起玩耍、比赛。

5. 摆龙舞:贵州的一些地方,人们还会表演龙舞,据说这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除了以上这些传统风俗,贵州的端午节还有一些其它的活动,如庙会、游园会等,吸引了很多当地居民和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

贵州的汉族过端午节,其民俗活动和其他省份的汉族没什么两样,各家都会用糯米包成三角粽粑(也就是粽子),同时备酒菜用以祭祀。人们也会到野外采摘艾草、菖蒲悬挂在门上,喝雄黄酒,以此健体避邪。有的家庭还会采百药煎水洗澡。

据说端午节时无闲草,山上野草都是药,都可防病、治病。手巧的妇女用小布片包住一些草药做成香包,挂在小孩胸前防病。晚饭后,大家相约一同出去游玩,这叫“游百病”,意思是游一游不生病。同时还有端午吃“杏”的风俗,说是“端午吃个杏,一年到头不生病”。 除了汉族,贵州的土家族也过端午。

贵阳市人民有什么风俗习惯?

1.跳地戏

贵阳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各地民族节日内容丰富,各具特色。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民族节日,为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提供了极佳的机会。

在民族节日、集会期间及农闲时节,农村要开展演地戏、跳芦笙舞、赛歌、赛马、斗牛等饶有情趣、极富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体育活动。而那乡间寨上民族情趣极浓的婚俗、酒规、葬礼,也会使游人大开眼界。如果你有幸参加这些民族节日的话,一定会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浓郁风情。

2.芦笙舞

芦笙,是一种古老的竹木制簧管乐器,大的有一丈多,小的不及一尺,管的数目多的有10管,少则单管、双管,最常用的是6管,其音调可雄浑低沉,亦可清脆高亢。在苗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苗族人民不仅把芦笙作为本民族的代表物,还把它融于舞蹈、音乐中、水、布依、瑶、彝等民族舞中,芦笙舞也甚为流行。 芦笙舞现有曲百首,舞步百余种,其中最常用的有10多种。这些舞步节奏明快、粗犷热烈。芦笙舞男吹女跳,或男女自吹自舞,有的舞步吸收了苗族武术动作及高难度杂技动作,为人所喜闻乐见。芦笙舞成了贵州喜庆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3.花灯

花灯是贵州民间举办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文娱活动。正月十五晚上,悬挂彩灯,并进行这种活动。 民间称为“玩花灯”、“唱花灯”、“跳花灯”或“花灯”。民间过年风习的民谚称为“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 花灯大约是在明朝初年,由来自江南及中原、留在贵州驻守和屯耕的军士们传入贵州。到清朝时期,花灯在贵州已经十分流行。民国年间,花灯普及到贵州绝大部分的乡村集镇。 贵州花灯包含花灯歌舞和花灯剧(戏)两种艺术形式。花灯歌舞(俗称“地灯”、“锣鼓灯”或“锣鼓转”等)较简单、短小,无整戏剧情节,主要是抒发某种感情或说明某件事理。表演时,演员一肌要手执扇和手帕,载歌载舞、歌舞结合。有时,还要插进韵白(俗称“拉白”)、对唱、轮唱、齐唱、合唱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贵州贵阳的端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贵州贵阳的端午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