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提到的三种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12-08 18:54 点击:117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端午提到的三种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端午提到的三种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提到的三种习俗 - 星座运势

端午节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

我们地区,端午节称端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在农历五月五日端阳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包棕子,去采菖卜、艾草叶,前传后教说可以避疫防灾,或用雄黄酒撒屋周围可避蛇入宅的习俗。

去江边看划龙舟,纪念屈原、五子胥,再早划龙船还要撒包子馒头入江,叫鱼不要吃屈原。现在划龙舟,在江里去捉鸭子等节目。

端午节的习俗?

一、赛龙舟

端午节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就是纪念屈原。

传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进汨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大家就马上划船过来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当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也都冒雨前来,争相划船到洞庭湖上来。

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二、吃粽子

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后,被水中蛟龙所困,人们哀悯同情屈原,每到这一天的时候,就将五色丝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驱赶蛟龙。后来,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三、悬挂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每到端午节,都有家家悬挂钟馗像的习俗,用以镇宅驱邪。

四、挂艾草、菖蒲、榕枝,祈求平安

在端午节期间,民间还有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针灸里的灸法,就是以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把它插在门口,也可以使身体健康;菖蒲,被老百姓视为百阳之气,插在门口上,可以避邪;门口挂榕枝的寓意是使身体矫健,百病不生。

还有的地方是挂石榴、胡蒜、山丹,都是寄托人们对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

五、戴长命缕,保佑安康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戴长命缕,也称续命缕、续命丝、长寿线、延年缕等。

长命缕一般用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或者做出各种形状的小饰品,在端午节的那一天,挂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脖子上,据说可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中秋三个习俗?

中秋节有吃月饼、庆团圆、拜月亮三个风俗。

1、吃月饼

中国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围绕着一个“吃”字做文章。春节,杀年猪、包饺子、炸煎堆、吃年夜饭;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给祖先送吃的;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中元节,给鬼送吃的;重阳节,吃螃蟹、喝菊花酒、雄黄酒。

2、庆团圆

中秋节之所以跟“团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中秋节的时候,月亮最圆。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月亮都圆了,那家庭也应该团圆了。

王维的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说出了中国人对亲情++的重视。

这种对团圆的祈盼,体现在春运期间火车站的人山人海中,体现在春节堆满车辆的高速公路上,也体现在月饼氤氲的香气里。

3、拜月亮

中秋节拜月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间也有中秋祭月之风,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就留下了“貂蝉拜月”的故事。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但现在仍然有不少地方保留着拜月的习俗。

三个端午节各是什么时间?

小端午的时间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也称之为“头端阳”,

五月十五为“大端阳”,

五月二十五为“末端阳”。

其实关于大小端午的记载,在南宋就已经有记载《鸡肋集》中说:“楚地以五月初五为小端午节,五月十五为大端午节”。

小端午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的主要习俗是吃粽子、划龙舟、洗艾叶菖蒲澡、给小孩子脖子上挂香包等。

大端午农历的五月十五,这一天会准备佳肴,接女儿、女婿回家,同时还有饮一茶、食一样、做一事的习俗。

末端午,一般是凫水渡江,然后再喝一喝艾叶雄黄酒,驱寒辟邪,末端午只有很少的地方才有,主要是用来进行庆祝和祭祀、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提到的三种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端午提到的三种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