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端午节带绒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端午节带绒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扣绒的文案?
在端午节这个充满喜庆气息的日子里,衣着华贵的你肯定会让人过目难忘。搭配一身扣绒装扮,不仅突显端庄大气,更彰显了质感生活的品味。无论是漫步于五月艳阳下,还是品尝美味粽子时,你的扣绒造型都能成为场上的耀眼焦点。在这个端午佳节,穿上扣绒,享受与亲朋好友们一起的欢乐时光吧!
什么是扣绒?
1.
也就是五彩绳,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由古代文身之俗演变而来。
2.
端午节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五色丝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非遗绒花分几种?
绒花分为“北派”和“南派”, “北派”即北京市非遗的“北京绒鸟”;“南派”既南京绒花,在2006年被列为江苏省非文化遗产。
绒花工艺原本是专供宫廷享用的,被称作宫花,后来才慢慢流入民间。绒花是“荣华”的谐音,物如其名,最初的绒花,以表示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慢慢地,绒花工艺的重心从制作饰品转向了更受大家欢迎的玩具,出现了以鸡禽造型为主的产品,也就是绒鸟。
一件绒制品要经过炼绒、漂白、染色、批排子、拴排子、剪排子、对排子、挫条、刹形、熨烫、组装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其设计的创意和造型全凭艺人脑海中的画稿而定,随时变化,所以制成的作品没有重复。
非遗绒花,是独具南京特色的手工艺品之一;绒花制作,则是南京的一项非遗工艺。它的品种很多,有鬓头花、帽花、胸花、戏剧花等,其中鬓头花最受老百姓青睐。绒花谐音“荣华”,民间一事三节(婚嫁喜事、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有用绒花做装饰的习俗,借以祈福、辟邪。
端午节为什么要系五彩线?为什么挂葫芦?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节带绒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端午节带绒的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