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_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屈原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12-10 10:41 点击:125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关端午的习俗和屈原的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有关端午的习俗和屈原的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_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屈原 - 星座运势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端午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以下是与端午节有关的传说故事——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倡导的政治主张和改革措施是当时楚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反对楚国内奸,受到朝廷官员的排挤和迫害。最终,他流亡到汨罗江畔,在五月初五这天,情怀激荡之下,身披丹衣,拿着石灰喝下江水,结束了不幸落魄的一生。

屈原逝世后,百姓为了纪念他,纷纷前往汨罗江边撒点米粒、投些寿司等食物来供奉他的灵魂,同时也都划起小船,外泼一些桂花酒、五色线、悬挂驱邪的艾叶,以此来驱走江中的恶灵和瘟疫,遥祭屈原的英灵,而这也成为了后来端午节龙舟赛和吃粽子等习俗的由来。

据说在日月迟疑、山河失色的那个端午节,江水不顾惊涛骇浪,推着一条漂亮的彩龙,迎接屈原的灵魂回到故乡,因此在端午节里,滟滟长江上划龙舟,人们赛艇寻找这条伟大的龙,洒下祭品以表敬意。

至于粽子,传说也是为了防止江中的鱼虾咬食屈原的尸体,人们将糯米制成三角形,并放入肉、虾米、蛋黄等食材中,用竹叶包裹起来,扔入江中,特意为屈原下拜,来防止恶鬼咬食。

这些传统的习俗和故事在中国端午节的庆祝中流传了数千年,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和典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关端午的习俗和屈原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关端午的习俗和屈原的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