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火把节吃什么传统食物,火把节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12-12 14:23 点击:177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火把节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火把节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火把节吃什么传统食物,火把节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 - 星座运势

火把节的习俗是什么?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2020年7月,楚雄州委州政府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布《关于暂不举办火把节等大型节庆活动相关事项的通告》明确,楚雄州范围内暂不举办火把节等大型节庆活动。

火把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火把节中吃的传统美食有:坨坨肉、荞馍、糍粑面、洋芋汤、苦荞饼等。

坨坨肉的介绍

坨坨肉,彝语称“乌色色脚”, 意思是猪肉块块。彝家人吃肉常以吃大块肉为快。凉山的彝家人都喜欢将牛肉、羊肉、猪肉砍成拳头大上的坨坨块状(彝族人认为肉越大坨代表主人越好客),再用清水煮熟后食用。彝家有这样的饮食习俗,大凡有客人到来,主人须让砧板(指宰杀牛、羊、猪等专用的大菜板)沾血,现杀牲畜待客方为好客的表现。

荞馍的介绍

荞面是以荞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压平后切制而成的细面条,条细筋韧、挑起来不断条、清香利口。荞麦是人们主要粮食品之一,原产于中国北方地区。古代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现今荞麦及荞麦面条在日、韩两国十分流行。中国西北陇中,陇东,陇南等地广为种植。因其含丰富营养和特殊的健康成分颇受推崇,被誉为健康主食品。

糍粑面的介绍

糍粑又称年糕,是中国的一种民间传统食品,软糯香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铁、胡萝卜素等营养。糍粑,南方各族小吃,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陕西等省市都有,又以河南潢川、江西九江、福建武夷山地区最为盛行,其中又以广西梧州的做法最为特别。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汉语的春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举行,历时三天,流行于我国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份中的彝族地区。彝族在火把节中,必须要吃的三样传统美食为:坨坨肉、荞馍和糍粑面,其中尤其以坨坨肉为最爱!

火把节的习俗?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邻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玩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节 斗牛

火把节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个晚上吃过晚饭,首先由某一家开始点燃火把,然后就争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们唱起火把歌,歌声随着火把的漫延响彻山谷。随后按约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条火龙来到公共娱乐场地,他们将火把集中起来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围着火堆,快乐地跳舞游戏。火把节也是少男少女点燃爱苗、传达情意的好时机,姑娘们穿着自己缝制的衣裳展示灵巧的手艺,小伙子在种种比赛和表演中博得姑娘们的芳心及微笑。到了此时此刻,他们都找到意属的心上人,根据习俗男方可以抢夺女方身上的信物,作为定情之物;他们也借着通宵欢歌狂舞,互相表达爱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火把节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火把节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