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雨水的来历,二十四节气雨水的由来和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12-15 18:50 点击:174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二十四节气雨水的由来和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二十四节气雨水的由来和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雨水的来历?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雨水的来历,二十四节气雨水的由来和习俗 - 星座运势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1、春季节气:立春,日期是公历2月3-5日,含义是春季开始;雨水,日期是公历2月18-20日,含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日期是公历3月5-7日,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日期是公历3月20-22日,含义是昼夜平分;清明,日期是公历4月4-6日,含义是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日期是公历4月19-21日,含义是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2、夏季节气:立夏,日期是公历5月5-7日,含义是夏季开始,万物生长旺盛;小满,日期是公历5月20-27日,含义是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日期是公历6月5-7日,含义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日期是公历6月21-22日,含义是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日期是公历7月6-8日,含义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日期是公历7月22-24日,含义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雨水节气代表啥?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进入雨水节气,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节气,中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气温回暖,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因而要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

雨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二十四节气小雨由来?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二十四节气雨水的由来和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二十四节气雨水的由来和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