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在古代拜月是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在古代拜月是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拜月是什么风俗?
拜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源自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拜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拜月活动起源于古代中国,具体时间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这个活动最初是作为一种祭祀月神的仪式,人们在每个月的十五日,也就是农历中的中秋节时,一起聚集在户外观赏月亮,并进行祈福和祭祀。
随着时间的推移,拜月逐渐演变成一种民俗传统,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赏月饼、赏月灯,同时也成为了亲朋好友团聚、交流感情的时刻。至今,拜月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代传承并庆祝着。
祭月拜月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拜月由祭月而来,中国的祭月仪式从周代起就有,祭月时间是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中秋祭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中秋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 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
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扩展资料:拜月仪式:拜月仪式有严格的程序和道具,参加拜月的人员须准备汉服若干件,此外,还要布置供桌、供果、香、烛、月光纸、大瓦盆、火柴或打火机。
祭器有祭桌、席垫、香炉一只、烛台(2只)、高香一炷、散香若干、爵杯三只、果盘十二只、爆竹适量、小刀一把。
供品要准备莲藕、莲蓬、菱角、芋苗子、石榴、苹果、西瓜、毛豆角、柿子等时令水果,还要放上月饼、团圆(芝麻糖烧)饼、宝塔饼、子孙饼等食品及纯净水一碗、茶水一杯、酒一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在古代拜月是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在古代拜月是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