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元宵节亮灯是什么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元宵节亮灯是什么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宵点灯的寓意?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从古至今,点灯都是元宵节的一种重要节日习俗,因为元宵节点灯往往寓意着驱邪化灾、祈福平安、燃灯表佛。
元宵节虽然不是法定节假日,但其盛大规模并不逊色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甚至春节。从汉朝的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就已经备受人们重视了,在民间流传着吃元宵、观花灯、耍龙灯、踩高跷、走百病、舞狮子、划旱船、祭门祭户、送灯、点灯等等节日习俗,其中点灯更是元宵节诸多民俗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正月十五点灯笼的寓意是什么
1、驱邪化灾:正月十五虽然月色正好,但也是在黑暗之中过节,所以人们大多都会在大门口点上两盏灯笼,寓意着驱散黑暗、驱散黑暗中的灾邪,以达到驱邪化煞的的目的,是一种非常吉祥的做法。所以正月十五点灯笼往往寓意着驱邪化灾。
2、祈福平安:正月十五大多悬挂的灯笼都是红灯笼,一方面是因为红色的灯笼看上去十分亮眼,另一方面是因为红色是非常吉利喜庆的颜色,在正月十五悬挂的时候往往有着祈福平安、祈福顺心如意等等含义,所以正月十五挂灯笼也寓意着祈福平安。
3、燃灯表佛:正月十五点灯笼最初寓意着燃灯表佛,因为这种习俗起源于佛教。在东汉时期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所以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都会点灯来祭拜佛像,以达到燃灯表佛的目的,但如今人们已经鲜少燃灯表佛了,而元宵节点灯笼大多也就是指驱邪祈福的含义。
元宵节上灯是什么意思?
元宵节上灯其实就是开始点灯、挂上4灯,寓意避邪化灾、祈福平安、燃灯表佛。元宵节正月十五的传统习俗是闹花灯,所以各家都会在正月十三开始扎彩灯,并在这天在厨灶下试点做好的灯,称为“点灶灯”,所以正月十三这天被称为“灯头”之日。旧时南通,还有老北京都是在正月十三上灯、开灯。
老北京的年禧歌谣有“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南通则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的说法。
上灯,也叫放花灯,是元宵节的一种汉族传统节日风俗。农历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在古代,这一天是小姐跟情人约会的节日,所以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而放花灯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农村开灯是什么意思?
开灯,在新兴农村中很为普遍,是村民们庆贺添丁祭祖的一种活动。过去新兴县内习俗,只有生下男孩,才算添丁。每年的农历正月 十三日,凡是生了男孩的人家在村中祠堂或土地坛处悬挂彩灯,举办 隆重的开灯礼。向祖先献上茶礼,俗称“开灯” “挂灯”。在元宵灯 节期间,每天晚上,抱着孩子到祠堂前接受乡下的祝贺。
“开灯”亦称“点灯” “添灯”,是流行于东莞市各镇区的民间习俗。它主要是在春节期间,各村为本族在上一年出生的男孩子进行的一项宗族活动的仪式,也是东莞地区常见的一种人生礼俗。
正月十五家里点灯有什么讲究?
正月十五如何点灯也是有讲究的,不同灯所包含的寓意不同,什么灯放在什么位置也会有说道。十二莲灯要放在天地龛下;上房的梯子上放灯可照亮台阶,步步高升,整个房顶转圈要摆成方形,其意是有规矩才成方圆;院子中央要将五盏灯放在一块成为圆形叫五谷金心灯、五谷丰登,举家团圆之意。虽然现在元宵节点灯习俗比较简化了,但是我们该开灯的地方还是要开着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元宵节亮灯是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元宵节亮灯是什么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