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立夏有哪些风俗,苏州立夏的传统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12-24 13:55 点击:176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州立夏的传统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苏州立夏的传统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州立夏的由来和习俗?

立夏是人们为了迎接火辣的夏季而设立的,因此立夏也代表告别春季,正式进入夏季的说法。相传在战国末年立夏就已经确立了,每年的阳历5月5日或7日,太阳会到达黄经45°,这时日平均温度会上升到22°以上。

立夏有称人的习俗,在家中的中堂或者天井里挂上大秤,家中的男女老少都可以称。如果秤时体重增加则为“发福”,如果体重减少了则为“消肉”,有的地方在儿童称时还会在儿童口袋里面放一个石头,寓意增加寿命。

立夏有哪些风俗,苏州立夏的传统习俗 - 星座运势

立夏还有吃立夏蛋的习俗,因为夏季温度高,儿童的食欲降低,立夏蛋是用茶叶或者胡桃壳煮的,它的香味可以提高儿童的食欲,而且还可以讨一个吉利。立夏后的温度会很高,所以平时外出要注意预防中暑。

立夏有哪些风俗?

1、吃蛋

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相互用力比试,称为撞蛋。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鸡蛋相当于一个“微型营养库”,是夏天快速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成分的首选食物。夏天人们由于大量出汗,体力消耗大,容易疲乏,食欲减退,这时吃上一个鸡蛋,可以快速补充体力,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对安然地度过盛夏酷暑是非常有利的。

2、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讲着吉利话。秤人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的传说虽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

立秋的时候再称一次,看看夏季长了多少,能说明我们的(身体)情况的。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传说当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习俗在古时的一些地区很是兴盛却是无疑。

3、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虽然只是传说,但这种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养生方式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煮粥时加些荷叶,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苏州7月时令菜?

六月黄

鲜而肥 甘而腻 白似玉 黄似金

所谓“六月黄”,即指“童子蟹”,这些刚刚经过第三次脱壳的雄性“童子蟹”,体重一般在2两左右,具有外壳脆、内壳软、腥味重、肉质丰满的特点,六月黄主要是吃公蟹,以壳薄肉嫩黄多著称,往年每到阴历6月,也就是公历7、8月才上市。

黄鳝小暑黄鳝赛人参

响油鳝糊以新鲜鳝鱼作为原料,把当天宰杀的鳝鱼切成段儿后,放入佐料,爆炒。颜色偏深红,油润而不腻,新鲜可口。响油鳝糊因鳝糊上桌后盘中油还在辟叭作响而得名。特点在于鳝肉鲜美、香味浓郁、开胃健身。

虾子白肉

苏州四季第五块肉

据说这道菜的灵感来自焖肉:焖肉分为红肉和白肉,因为苏州银夏季口味较清淡,一般更爱吃白肉,而此时正值籽虾上市,苏州人就把白肉和虾子酱油完美组合了,以虾子酱油的极鲜,搭配原味白肉,真是再好不过啦!

清风三虾一夜东风吹雨过 满江新水长鱼虾

“清风三虾”菜肴,就是炒虾仁里放入虾籽、虾脑。换言之,将虾仁、虾籽、虾脑炒成一盆菜,在盆子里垫上一张碧绿生青、透出阵阵清香的新鲜荷叶。

荷叶粉蒸肉四块肉中的夏令荤菜

苏州人将炒熟的糯米和经调味的猪肉用鲜荷叶包裹起来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鲜肥软糯而不腻,夏天食用很适合胃口。

五香小肉剔透玲珑心 五味齐发诱人

这是老苏州超爱的夏令美食!每年立夏上市,一直到中秋前后落市,以前是一道不怎么上台面的小吃,但是架不住受欢迎呀~先在油里面氽过一遍,然后撒上五香粉,外脆里嫩。

三虾面面中的劳斯莱斯

所谓三虾面,就是把虾子、虾脑、虾仁三种虾身上最好的东西,经过烹饪,作成浇头,其制作过程很繁琐,味道真是鲜得眉毛掉下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州立夏的传统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州立夏的传统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