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立夏的习俗与由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立夏的习俗与由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立夏节气的由来?
立夏是由节气划分方式确定的一个节气。
立夏意为“夏天开始了”,是每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刻。
立夏标志着进入夏季,天气变暖,植物开始生长。
其来由是古人观测发现,当太阳经过黄经45度时,此时真太阳位于春分点上方60度的地方,故称为立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夏也是一个重要的时节,有吃蒜、挂艾、喝雄黄酒等风俗习惯,人们在此时期需要注意身体保健、精神调整等方面。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太阳到达黄经45度,标志着进入夏季的开始。
此时,大地渐渐回暖,万物生长茂盛。
据传,《周礼》中已有“立夏”一说,而具体的由来并不是很清楚。但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春天是“发陈之季”,到了立夏就迎来了“长夏”之季,要开始“治夏”,注意防暑、养生,为接下来的夏季做好准备。
立夏的来历及习俗?
立夏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春天的远离,夏日的开始,所以这一天古时也称为“春尽日”,春天结束的日子。而习惯上,人们也常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的习俗:
一、立夏经典食物:立夏蛋
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除了吃蛋之外,还有另外的玩法。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朋友们还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这天最快乐兴奋的事,拄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
立夏为什么要吃“立夏蛋”呢?“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立夏“称人”的习俗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立夏的来历和习俗?
1、立夏是人们为了迎接火辣的夏季而设立的,因此立夏也代表告别春季,正式进入夏季的说法。相传在战国末年立夏就已经确立了,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2、立夏有称人的习俗,在家中的中堂或者天井里挂上大秤,家中的男女老少都可以称。如果秤时体重增加则为“发福”,如果体重减少了则为“消肉”,有的地方在儿童称时还会在儿童口袋里面放一个石头,寓意增加寿命。
3、立夏还有吃立夏蛋的习俗,因为夏季温度高,儿童的食欲降低,立夏蛋是用茶叶或者胡桃壳煮的,它的香味可以提高儿童的食欲,而且还可以讨一个吉利。立夏后的温度会很高,所以平时外出要注意预防中暑。
收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立夏的习俗与由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立夏的习俗与由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