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来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来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秋节赏月有哪些习俗?
1、赏月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文人士大夫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2、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3、燃灯中秋之夜,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广东张灯最热闹,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出各种形状,上糊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4、吃月饼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5、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偶尔还要讲下当年嫦娥奔月的故事,讲讲月亮里的吴刚、兔子和桂花树,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中秋的月亮来历?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秋节赏月的民俗起源于魏晋时期的一个神
话故事。
传说,后羿射日后,得到了一颗长生不老的
仙药,后羿的妻子嫦娥为保丹药不落入恶人
之手,误食后升天奔月。
恰逢当日是农历八月十五,后羿和百姓们因
为思念嫦娥,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就会在
庭院里或者楼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赏
月,期盼着有一天嫦娥能够归来
中秋节主题活动的由来?
中秋节主要是三大活动。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古代(周朝开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文人赏月,始于魏晋时期、盛行于唐代,人们将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吃月饼,我国许多地方都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意寓花好月圆人团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来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来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