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陕西关中人过大年三十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陕西关中人过大年三十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年前七天习俗?
1.除夕 包饺子 看春晚
大年三十是春节前最后一天,之前应打扫房子,准备年货等。贴春联最晚应在这天完成,以增加喜庆气氛。
2. 初一 放鞭炮 吃饺子 拜年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辟辟叭叭的鞭炮声除旧迎新。
3.初二 回娘家 四样礼
初二是每个姑娘铁定回娘家的时间,也是部分地区的“法定日子”被称为“姑爷节” 。中国民间有“一个女婿半个儿”的说法,所以、为女婿们设定节日就顺理成章了。
4.初三 姊妹兄弟大串联
初三占猪,传说猪是北海银山菩萨提月金刚窟中的神兽。根据《道德经》的论据: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对初三很重视,称为小年朝,许多初一未办之事,这一天可以补办,给事务多的人一个(补)“拜年”机会。
5.初四、五、六 年俗 走访 户外
春节期间的社火、芯子、元宵灯会等都会在公园、广场开展,忙完了春节几天的事物不妨去有活动的地方看看。关中的社火、芯子、皮影等,都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传承人已经年逾古稀面临失传现实,可以说是看一场少一场了。带上孩子去看一看像大熊猫一样珍贵的文化遗产,给这些最后的绝唱留下一个完整记忆。
陕西的春节是怎么来的?
陕西年俗古朴,春节带有着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是三十,而是在“腊日”,和即后来的“腊八”。是从南北朝以后,才将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期,改用为阳历,所以才把阴历的“年”叫作为春节。
陕西人把春节叫做“过年”,并且流传了一个有关过年的故事。话说在远古时期,有一个叫作“年”的凶兽,每当新春来临之际的夜晚。会出来食人,让人们人心惶惶。人们在与“年”的对抗中,发现了“年”特别惧怕响声和火光,所以人们想了一个方法,那就是一旦“年”出现,人们就燃起大火,将竹节放进大火里,凶兽一见熊熊大火,听到发出爆炸声的爆竹,就逃的无影无踪。所以随之慢慢的演化成了过年团聚。贴对联、放爆竹、守岁、吃年饭等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把腊月二十三日叫做“过小年”。在农村有的地方叫做“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祈求新的一年过得温饱。过完了小年,人们就要为春节来做好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做点豆腐,购买蔬菜等做好过年所需要的食材。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之间为关中人蒸馍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蒸几笼馍馍,是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所以就有着“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民俗。妇女们要上街为老人孩子们买些新衣服新鞋子等物品、老人们则要购买一些年画、冥币、红字、白麻纸等大年需要的礼仪用品。
大年夜的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北、陕南,还是城市农村,都要“扫社”,城市里面的人民叫做打扫卫生。要将家里的屋前屋后,窑里塞外,甚至拐角都要打扫的“一尘不染”。将窗户和房门上重洗糊上白纸,贴上大红色的窗花。大年三十早晨,家家户户都要贴上门神和对联,在屋里挂上年画。
正月可以烙锅盔吗?
不可以。
春节期间关中有个 民俗,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九,做饭时千万不能烧干锅,即不能烙锅盔、烧饼等,正月二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烙菜盒,俗称“烙盒盒馍”,而这一习俗叫称之为 “补天补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陕西关中人过大年三十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陕西关中人过大年三十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