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有趣的中国民俗?
有哪些有趣的中国民俗?
与清明、立夏、冬至等节气不同的是,小满在现代人生活中有些陌生。但其实,这个节气中,有一些特别有趣的古老民俗。
1.祭祀车神
在我国悠久的神灵文化中,各行各业都是有神灵的,比如车行有车神,厕所有厕神,厨房有厨神......
而车神,在相关古老的传说中,被认为是一条威风凛凛的白龙。小满时节里,一些农村地区,就会在水车上放满食物和香烛等祭祀物品。有趣的是,这些祭祀物品中,必须有一杯白开水,等到人们行祭拜礼时,将这杯白开水泼进田地里,意思是,期盼着水源丰盛,五谷丰登。
2.祭祀蚕神
在我国“男耕女织”的传统农耕文化中,北方女性织绣的原材料主要是棉花,而南方则是以蚕丝为主,尤其是江浙一带,养蚕业十分繁盛。
在浙江等江南地区的神话传说中,蚕神诞生在小满节气中,所以他们会在这个节气里祭拜蚕神,称为“祈蚕节”。
“祈蚕节”虽为一个节日,但并没有十分固定的日子。它是以人们“放蚕”的日子为准的,十分灵活。“放蚕”的日子定在哪一天,那一天就是“祈蚕节”,便可以进行相关祭拜活动。
祭拜时,要到“蚕神庙”去,在蚕神的神像前恭敬跪下,供上美酒、瓜果、肉食等丰盛的菜肴,特别要注意的是,要用面粉做成一个蚕茧的形状,再用稻草扎成一座小型的稻草山,然后将面粉做成的“面茧”放在稻草山上,以祈祷养蚕能有个好收成。
3.祭祀狗神
在宁波地区有一个古老的习俗,农历六月六,小满节气期间,要给自家狗狗进行沐浴。这个习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3个以上民族独特风俗?
中国少数民族有趣的习俗有:
(1)满族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2)朝鲜族
朝鲜族的房屋屋顶由四个斜面构成,房屋正面开三扇或四扇门,室内用砖或石平铺成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朝鲜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是短衣长裙,以长布带打结。男子也穿短衣,外罩坎肩,裤腿宽大。朝鲜族能歌善舞,姑娘们爱荡秋千和在跳板上飞腾,小伙子则喜欢一对对扭在一起摔跤,似猛虎角力。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有冷面、泡菜和打糕等。
(3)壮族
壮族人有歌圩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大家聚集到山坡上,搭起赛歌台,参加唱山歌的男女青年们先唱“见面歌”、“迎客歌”。唱过山歌之后,就开始抛绣球、碰彩蛋、抢花炮等娱乐活动。大的歌圩有上万人参加,他们常以唱山歌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过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2006年5日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