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腊月廿三小年的民风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腊月廿三小年的民风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腊月廿三过小年(送灶神)、腊月廿四打扬尘、腊月廿五接玉皇……,是什么意思?
这是有的地方过年的一些风俗。腊月二十三送灶神:指的是把灶神画像焚烧掉,意思是送他上天。廿四打扬尘就是大扫除,清理卫生。廿五接玉皇,是指焚香祷告,迎接玉皇等福神降临。
过小年的习俗有什么?
1、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2、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3、吃灶糖
小年,大年的伙伴。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的时候,它都会派小年先到人间,看看都有哪些人需要吉祥能量的补充,为它通报情况。小年爱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北方小年的风俗有祭灶王、吃灶糖、吃饺子、剪窗花、扫房,理发等。
“又逢腊月二十三,敬送灶王回皇天”,一眨眼的功夫,腊月的中旬已经过完,腊月二十三小年将至。小年一到就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大家忙着置办年货、买新衣、买春联,街边挂起了喜气的红灯笼,晚上的烟花爆竹声也夜夜奏响,年味是越来越浓了。
小年是接灶爷还是送灶王爷?
1、送灶神接灶神是腊月二十三,小年的习俗。
2、古代做官的人家,会在腊月二十三回到家中,和家人一起过小年,送灶神,希望明年家中可以获得丰收、家人身体健康。北方地区的人会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南方地区的人会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神。
是送灶王爷。
小年,是祭拜灶王爷的日子,也叫做“送灶神”。民间会选择在小年这一天祭灶,传说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要上天汇报人间善恶,于是民间就有了“祭灶”的习俗,以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送灶君,是小年。接灶君是大年。民间风俗,认为玉皇大帝是派灶君爷下地,目的是体察民情的,每天腊月最后一天下地,每年腊月二十三要上天述职。因此,送灶君上天过小年,还灶君下地过大年。
小年习俗?
习俗一:祭灶王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年腊月廿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于是,小年这天人们会摆一些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习俗二:贴窗花
过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就开始贴窗花了。以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如今,多数人都是去买窗花,似乎会少了一丝喜悦和年味儿。
习俗三:贴春联
在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贴春联,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比较传统的人家,还习惯请写字好的人来书写春联。一般用最普通的红纸黑墨,简朴却年味儿十足。
习俗四:扫尘土
小年时,还要扫灰尘,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
这一习俗可追溯到很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扫尘也寓意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习俗五:婚嫁
过了腊月廿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因此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都会特别多。
习俗六:吃麻糖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习俗七: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其乐融融,很有年味儿。
习俗八: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腊月廿三小年的民风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腊月廿三小年的民风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