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潮汕习俗冬节不能在娘家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潮汕习俗冬节不能在娘家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冬天各地的民俗活动?
1、吃饺子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2、置办年货
在春节置办年货是中国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头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曰“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年货中日用品不少,来自南方的有纸张、竹器、瓷器等等;迷信用品是旧时年货的大宗,如线香、锡箔、木版印的门神、灶王爷,供佛的花、蜜供等等,其中折“元宝”、“锭子”的锡箔则全来自南方。玩耍的东西就更多了,儿童的、大人的玩艺,都不分南北满汉。
3、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4、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岁,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
陆丰甲子文化习俗?
在传统节日中,陆丰甲子镇都有特定的饮食,可谓无食(吃)不成节。
大年初一吃菠菜粉丝萝卜丸和豆腐干
甲子民俗正月初一吃斋菜。菠菜甲子话叫“飞菱”“菱”与“龙”同音,故有“食飞菱,健过龙”之说。白萝卜搓丝拌薯粉加上炒熟捣碎的花生,团成丸子,蒸熟。家常材料制成美味佳肴,而且寓意美好——团团圆圆,生生不息。至于粉丝和豆腐干,分别奇寓长命和升宫(甲子话“干”“官”同音)的美好祈愿,祈求一年平安美好。
正月初七吃“七样菜”
正月初七是人日,要吃“七样菜”。七样时令菜蔬一般是厚合(君达菜)、蒜仔、芥蓝、卷心菜、真珠菜、香菜、大菜芯,其中厚合菜必不可少,妇女吃七样菜,说是“食了厚合菜,做人合人意,得到众人爱”;因厚合另名“百合”,又有“百合百合,百事好合”的意思,体现了中国的“和合”文化观念。
正月十五吃甘蔗
正月十五吃甘蔗不吃汤圆,这是甲子地区特有的习俗。一是甘蔗是本地特产(现在本地已经很少种植了),从养生的角度说,吃甘蔗能固齿;二是甘蔗有甜甜蜜蜜、节节高升的寓意,寄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三月初三吃“青草饭”
这个习俗来源于“上巳节”,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为“上巳节”,因巳日多在初三,魏晋以后,该节日定为三月初三。古时人们在这一天出门踏青,文人雅士,曲水流觞临风饮宴。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已节已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对唐代长安曲江风景区内节日盛景的描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潮汕习俗冬节不能在娘家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潮汕习俗冬节不能在娘家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