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三大新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过年三大新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春节必备十大常识?
一、春联和年画
表达人们心愿,增添节日喜庆气氛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茶、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
春联出现在唐代。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二、生旺火
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旺相”,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宁画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子女一起过年的情景。乾隆帝面前就放着一个火盆,一个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类的小枝当时称为“烧松盆”。
现代民间生旺火常常是点燃柴堆或炭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兴旺。也有用火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家跨火而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三、爆竹
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
揭阳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急?
揭阳春节习俗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生活习俗、祭拜习俗和游艺习俗三大类。生活习俗主要有:冬节(也称过小年)食汤丸、酬神(对年初许下愿的神或请到家中供奉祈平安的神进行答谢)、祭灶(农历12月24日,送灶神等神明上天过年)、除夕迎春(大年夜围炉)、春节、迎神(正月初四)、年稼开、人日(正月初七食七样菜)、行彩桥、破门楼郑翁仔灯、元宵节、踏青(正月十六)等;祭拜习俗有:游神赛会、走老爷、举王爷、跳火堆、摆灶、赛猪羊、送香船祈平安、城隍庙会等;游艺习俗通常有:烟花火龙表演、锣鼓标旗++、舞英歌、舞九鳄、舞鹤、金狮参拜、灯谜会猜、诗联征对等。
揭阳春节习俗,是潮汕民俗重要体现,记载了揭阳至整个潮汕地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揭阳古文明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揭阳人世代相传的纯朴、勤劳、智慧的精神面貌,连结了千百万遍布世界各地揭阳人的家乡情谊,尤其是海峡两岸的揭阳人更以在春节这一重大节日举行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为纽带,有效地促进了两岸人民精神的团结。
莆田春节的十大风俗有哪些?
莆田过春节的习俗:
1、扫巡
莆田人在年前都会给房子来个大扫除,莆仙话叫做“扫巡”,“扫巡四面光,洗净见祖公”。扫巡通常选在腊月初十至二十之中的某一个晴天,预示把旧一年里的灰尘秽气打扫出门,以崭新的气象喜迎春节。
2、贴春联
除了我们平常见到的春联外,莆田还有一种特有的白头春联,在红色的对联上方留有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
这一习俗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明朝倭寇之乱,据传此举是为了悼念当年在倭乱中遇难的人。
3、廿五日头
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相传为“天官赐福”的日子,也是行善积德的日子,这一天必须做好事,也要注意不能跟人讨债,被讨债的人会觉得很晦气,会跟你生气。
这一天也不能与人发生冲突,必须和和气气过完这一天,不然来年会很衰。很多城隍庙也会在庙内给穷人发放食物。
4、置办年货
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户户做豆腐、做红团、炸荔枝肉、买年货等等。炸豆腐是莆田人过年必备的美食,香喷喷金灿灿的炸豆腐,寓意吉祥和富贵。
为了保存时间更长一些,通常在出锅后在上面撒盐。而红团则是莆田人逢年过节必做的拜拜贡品,红通通的颜色喻示红红火火,圆圆的形状喻示团团圆圆。
5、大年三十一次年夜饭,大年初四一次年夜饭。
传闻过去莆田属于渔村,经常被倭寇骚扰,一次大年三十那天倭寇进村杀人抢劫。为了防止每年除夕夜被袭击,所以规定大年初四也算过大年。
6、大年初二不能登别人家的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三大新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三大新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