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北方地区丧葬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北方地区丧葬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北方礼仪?
一、诞生日
婴儿出生日,北方汉人习惯将其称为“生日”。出生时,父母都必须记下他(她)的生日时辰时刻,旧时民间使用的均是农历(阴历),人们按年、月、日,配以天干地支记载,俗称“生辰八字”。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虽已广泛开始使用公历(阳历),但民间记载生日多数还沿用农历记年、记月、记日。婴儿降生后,邻里乡亲都来向其父母道喜致贺,因是添人进口,称为大喜。至近的亲朋和要好的邻里都要携一些鸡蛋、鱼、肉、红糖、挂面之类的食品到家致贺,为产妇增补营养,称为“下奶”。
妇女在生育后的一个月内不能出屋,称“猫月子”或“坐月子”。房门上挂一条红布,以示“月房”,生人禁近,满月后才能解除,为之“满月”。满月后,妇女抱婴儿回娘家,称“躲月房”,娘家留宿数日方回。婴儿满月这天,为答谢亲朋好友,要摆宴席请客,称“满月酒”,这种礼仪风俗是邻里乡亲相互往来之一,至今还在民间沿袭。
二、寿日
按天干、地支搭配,60年为一甲子。所以,古时人60岁时为一甲子年,此时人到花甲,便可称“寿”。过去,北方一般的官宦富豪家里老人60岁、70岁、80岁都要大张旗鼓办“寿”,其目的显而易见,便是借机接受贿赂。所以过去的穷人家很少有大操大办给老人办“寿”的。即使到了大“寿”日,也无非是为其煮几个鸡蛋,吃一碗寿面而已。
解放后,移风易俗,不再举行“祝寿”活动,民间居家,为使老人愉快度过寿辰,子孙们为祖父母、父母做“寿辰”,买一些象征长寿的仙桃、寿酒、寿糕、寿面等,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家庭一般的以吃鸡蛋寿面者为多。尤其各级敬老院,每逢老人过生日,工作人员都要为老人做鸡蛋寿面,向老人祝寿,但一些地方官员乘为家里老人办“寿”之机收受钱财的也不乏其见。
丧葬习俗一夫二妻如何葬?
关于一夫二妻的有如下葬法:男主,大妻右一,二妻右二,名为顺葬。
男主中,大妻左,二妻右,名为夹葬(清朝多此葬)
又有三人合葬一墓,大男中,次男左,共妻右。(北方,就是现在仍有)
总之,葬法及排棺千差万别,不能千篇一律。应尊重当地习俗。
活祭是什么意思?
所谓“活祭”,即以杀人或活人殉葬来祭奠逝者。严格来说,活祭是指以杀人来举行特定仪式,殉葬是指以活人随葬,笼统地讲都叫活祭。
历史上,世界范围内的绝大多数民族,早期都有活祭的习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在相对偏远封闭愚昧落后的地方,活祭一直都有。
中国历史上,商代的活祭比较盛行,据统计,殷墟甲骨文人祭数字,可考的达一万三千余人,其中武丁时期有九千多人。西周建立后,以民为本,做礼制乐,人祭制度代之以木俑和土偶,之后发展演进为明器。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土偶。到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又坚决反对木俑土偶和明器制度。到汉代,明令禁止人殉活祭制度。但作为人殉随葬的替代品,明器制度被保留下来,一直到晚清民国。所谓明器,即日常生活用品用具以及谷物食物等。造明器和葬明器是古法丧礼的规定事项。
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北方一些地区,丧事活祭习俗被变换形式保留下来。即不杀人,杀鸡。一般多用公鸡。具体操作上有地区差异。有的地方将活物放入墓穴拽点毛下来取出;有的地方先将活物放入墓穴,让活物在墓穴扑腾转圈后取出;最有创意也是较为流行的是将活物鸡的鸡冠往棺材上擦出血来后让人带走。具体原因说法差别很大,但很少有直接杀死活物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北方地区丧葬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北方地区丧葬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