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来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来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传统节日15个?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1、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2、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两天)
1、习俗:吃冷食
2、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3、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1、习俗:扫墓、踏青。
2、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3、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1、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2、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3、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门上插艾。
中国十二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十二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一、春节
正月初一为春节,为新的一年的开始,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二、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有观灯、吃元宵(汤圆)的习俗。南方包汤圆北方滚元宵。
三、寒食节
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或一日,不得用火,吃冷食三日。
四、清明节
清明节是每年的四月五日,主要活动是扫墓和踏青。清明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五、端午节
端午为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艾叶、系红线等。
六、七夕节
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又叫乞巧节,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通过天河相会,妇女们摆酒脯瓜果于庭前,用五色线对月穿七孔针,过者为巧,谓之乞巧。七夕节可以说是中国的情人节。
七、中元节
中元为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以饲恶鬼,僧寺作盂兰盆会以使亲人脱离恶鬼道,后逐渐成鬼节,民间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八、中秋节
中秋为八月十五,处在秋季三个月的中央。此时为秋分前后,秋高气爽,月亮圆时显得更为明亮皎洁,为家人团聚之时。在这个节日家人团聚,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九、重阳节
重阳为九月九日,九为阳数之极,故名。此日有登高、赏菊、饮酒、佩带茱萸的习惯。现定为老人节。
十、腊八节
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人将其看做节气的起点,要举行庆祝祭祀活动。古代于岁末要举行腊祭,该日称腊日(日期不定),该月称腊月。
十一、小年
小年为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现今为二十三日),又称祭灶日,据说灶王爷是上帝派往民间的监护神,每年此日上天报告民间善恶,于是此日祭灶,期望向上帝说自己好话,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这一天主要扫尘、祭灶等。
十二、除夕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习俗有避邪(燃爆竹)、守岁、吃团圆饭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来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来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