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除夕夜的习俗和习惯有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除夕夜的习俗和习惯有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除夕的习俗有哪些?
眼看除夕马上就要到了,一年的忙碌就要结束了,除夕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我们看看小编从小长大的家乡都有哪些习俗?
方法/步骤
1、祭祀。除夕之前都要祭祀祖先,有的人可能会提前几天祭祀,也有很多人除夕当天祭祀祖先。
2、贴春联。一般除夕上午家里户户就都开始贴春联了,对联、窗花都贴起来,院子门口放上拦门棒,牛鬼蛇神都进不来。
3、吃团圆饭。除夕当天晚上一般家家户户很早就吃饭了,这顿团圆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了,一般都会有炖鸡、鱼,还有各种美食,年夜饭一般要蒸米饭吃,第一晚米饭记得要单独留出来,是要留给家禽的,寓意六畜兴旺。
4、守岁。各地基本上都有除夕夜守岁的风俗,春晚是除夕夜必看的节目,那些年赵本山、冯巩、蔡明老师的小品,几乎可以说是一代人的记忆。
5、发纸马。除夕夜头半夜还要发纸马,意思是将各路神仙乘坐的纸马烧掉,发送回天庭,同时还要准备好祭天祭祀。
6、燃放烟花爆竹。发完纸马以后要燃放烟花爆竹,爆竹声声除旧岁,伴随着爆竹声新的一年就开启了。
中国除夕的习俗和寓意?
1、吃饺子: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2、吃鱼:因为中国传统有年年有余(鱼)的说法,所以鱼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除夕夜吃鲤鱼,鲤同“礼”谐音,过年吃鲤鱼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鲫鱼,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
3、贴年红
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4、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5、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吃猪手:猪手,可以焖猪手,也可以发菜猪手,也可以花生猪手等等,吃法很多,因为猪手寓意着发财就手,做什么都会顺顺利利,就手发财,干什么也都会发财就手。
7、吃腐竹:腐竹寓意“富足”,是除夕不可少的一道菜。
8、吃年糕:过年要准备年糕,是表示喜庆。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大年初几的风俗与禁忌?
风俗
1、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代表着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这一天人们会拜年、守岁、放鞭炮的方式来庆祝新年,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倒垃圾,还不能打碎碗盘。不心摔了,要赶快说一声“碎碎平安”。
2、正月初二要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儿携丈夫小孩会娘家给娘家拜年,并且不能在娘家过夜。正月初二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和禁忌?
3、正月初三是赤狗日,通常这天不外出拜年,最好也不要出门,这一天容易与人发生争执。
4、正月初四迎灶神,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这天要查户口,不宜出远门,还要供三生,水果,酒茶,拜诸神。
5、正月初五赶五穷,分别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还有正月初五这一天还要迎财神,希望新的
一年财运旺旺旺。正月里的禁忌有两个:一是按照先前的习俗,小孩子在正月里忌剃头。其说法是“正月剃头死舅舅”。二是正月初五之前不能扫地,不能倒垃圾,到正月初五(俗称“被五”)才能扫地,才能倒垃圾。其它的禁忌是没有的。只少我们这里的习俗是这样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除夕夜的习俗和习惯有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除夕夜的习俗和习惯有什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