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侗族婚礼习俗程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侗族婚礼习俗程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侗族民歌三大宝?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以黎平县、从江县为代表的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参赛团队成员有领导,翼州(贵州民间艺术团团长)、杨林(侗族大歌团长),其中,吴玉莲(侗族大歌领唱·黎平三龙人)、吴培三(黎平)、杨水仙(从江)、吴培换(黎平)、吴水英(黎平)、陆俊莲(黎平)、吴义兰(黎平)、石明仙(从江)、陆德英(从江)九位歌手。
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侗族聚居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申报的侗族大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贵州省从江县、贵州省榕江县申报的侗族大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五项非遗项目编号均为Ⅱ—28。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6年6月,由著名音乐人百慕三石担任制作人的的全球首张实地录制侗族大歌主题专辑《天赋侗听》正式问世。 2017年7月,《天赋侗听》荣获首届CMA唱工委音乐盛典“最佳民间/民族专辑”
柳州风雨桥故事?
程阳风雨桥位于广西柳州三江县程阳八寨景区内。明朝时期,程阳一带经常发洪水,当地百姓出行困难。为了方便村民出行,程阳一位老乡决定在河上兴建一座桥。这座桥依靠当地百姓的汗水和智慧建成,连当时的官方都惊叹不已。由于建桥时狂风暴雨不断,村民们便给这座桥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风雨桥。这个名字立刻传开了,风雨桥也成了三江县程阳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柳州风雨桥的故事主要与程阳风雨桥有关。程阳风雨桥是广西壮族地区众多具有侗族韵味的风雨桥中最出名的一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桥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承载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以及流传久远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程阳风雨桥的建造过程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侗族人民在建造桥梁时,不使用一钉一铆,完全依靠木头的巧妙拼接和固定。这种建筑技术充分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除了建造过程,程阳风雨桥还承载了侗族人民的深厚情感。据说,在很久以前,一对恩爱夫妻被花龙救护,为了感谢花龙的救命之恩,侗族人民在河流上建起了这座风雨桥,以纪念这段感人的故事。
此外,程阳风雨桥还与红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930年12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北上江西,行军到此,就在桥上歇息休整。因此,这座风雨桥也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桥”。
以上是柳州风雨桥的一些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也承载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侗族婚礼习俗程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侗族婚礼习俗程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