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过小年风俗_小年的习俗和由来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4-02-11 09:58 点击:3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进了小年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进了小年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小年风俗?

过小年的风俗:

过小年风俗_小年的习俗和由来 - 星座运势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民间传说,每年小年这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小年的风俗有祭灶王、吃灶糖、吃饺子、剪窗花、扫房,理发等。

小年,北方是二十三,而南方是二十四,也有“官三民四”的说法,都是祭灶神的日子。大家会在灶头上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因为灶王爷会上天庭向玉帝汇报每个家庭这一年中发生的事情,希望灶王爷只说好事,不说坏事。

小年的习俗和由来?

小年的风俗有祭灶王、吃灶糖、吃饺子、剪窗花、扫房,理发等。

过小年的传统,大致始于东汉,东汉的史籍记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刺贺君师。

也就是说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有过小年的习俗,汉代把小年称作“小岁”,在这天,家人团聚,晚辈要向长辈敬酒,然后置备礼物,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帖上给君师送去以表达庆贺。

广东的小年习俗?

我们都知道,每逢节日好吃的一定是少不了的,那么在过小年的时候,人们也当然会准备许多好吃的,小年一定少不了祭灶,在广东地区小年祭灶吃的食物和其他地方其实是有着一些差别的,而且广东也属于美食颇多的地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广东人小年祭灶吃什么。

广东人小年祭灶吃什么

1、年糕,如果说北方过小年喜欢吃饺子的话,那么南方过小年就更习惯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有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每年小年,在南方都是家家户户蒸年糕吃年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

2、米饼,米饼是用糯米粉做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广东人过小年习俗

广东部分地区把小年这天叫做拜灶君公,并且还要用猪肉、烧肉、白酒、红糖、香烛等恭送灶君老爷升天,希望他能同玉帝多说好话。其实也和中原地区的小年习俗差不多,但是在广东说法不一样罢了。广东有过小年夜习俗,腊月二十四,买一棵连着叶子的甘蔗放在厨房,再加一些祭品和甜的小吃来送灶君(俗称谢灶);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绣角(俗称角仔)、笑口枣、煎堆、牛耳壳、蛋散、爆米花、糖不甩、椰角、糖冬瓜等等纷至登场,家人开始抽空到花市买一些花和几盆年桔回家摆放以迎新春。

过小年的由来和寓意?

1、寓意:首先是祭拜灶君,寄托了老百姓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人们将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茶、酒、鸡,并且烧香和燃放鞭炮。还有就是“扫尘”了,大家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另外,“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寓意把不好的运气赶走,对未来日子有崭新的希望。

2、由来:关于这个节日有很多传说,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常见的。据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丰衣足食好运连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进了小年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进了小年的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