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年初二的习俗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大年初二的习俗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年初二的习俗有哪些?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给父母长辈拜年,并且要在日落前回去,这是民间的风俗。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拜年,等候的娘家父母都会起个大早,在神前焚香礼拜,祈求吉祥顺利。等到女儿一家快到时,就会点燃爆竹,热烈欢迎。
如果是外孙子头一次到外婆家来,迎接的场面更热闹。大年初二,俗称“查某子反厝作客”。一般娘家的长辈兄嫂们,为了表示欢迎,会大开宴席请客。女儿和女婿带着外孙、外孙女,包个大红包或是礼品来孝敬长辈们。
原本在年十一时,有请女婿的风俗,但是现在大家都很忙,所以女婿多是在年初二和妻子一同回岳父岳母家,免掉年十一的礼俗了。大年初二一般也是走亲访友的日子。红包是压岁钱的一种形式,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祟的小妖,每年的年夜出来害小孩。
后来有人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放在小孩枕边,结果小妖就不敢再来了。从此,为保小孩平安,就在年夜送他们压岁钱,即红包。
后来,大人之间也兴这个。
大年初二在我们老家是不出门串亲戚,这天是给自已的祖先烧钱敬献之日。这天也没有亲戚来,好友串门聊天都过了十二点之后,或者都聚集在巷道。一般家乡都有社戏。我村去年新建了一个大舞台。都在舞台跳唱,可热闹了。
初二不访亲,初四过大年来历?
正月初四,当世界各地的中国人都在鞭炮声中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时,对于莆田人而言,大年才姗姗到来。
和其他地方一样,年三十对于莆田人也是除夕夜,但这只是被称为“小年”,莆田人的大年是在每年的正月初四,这个风俗来源于明朝末年的一段典故。
当年,倭寇屡屡骚扰我国东南沿海,而莆田也是重灾区之一。一年,在除夕夜倭寇攻进莆田城,烧杀抢掠,无恶不做,莆田人仓皇出逃,躲进深山避难。大年初一,戚继光的部队赶来增援,将倭寇赶出莆田,莆田人这才得以回到家中。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二,亲戚邻里各自打扫家中残局,并互相吊唁死难亲友。经过两天的修整,在大年初四,莆田人方才备好过年的物品,整理情绪,安安稳稳地过了个年。
自此,莆田人过年便有了这样的风俗,三十除夕过小年,大年初二登山纪念当年的惨痛经历,并特别忌讳大年初一未登门的亲友互相拜访,大年初四对于莆田人而言,才是真正的“大年”。而且在整个正月中,女性都应该尽量穿红衣,取趋吉避凶之意。
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二有什么习俗和禁忌?
现在的人大都不在受禁忌约束了,我们这里只是家里有人过世了,第一年的话,儿子初一,二,三不出去到别人的家,其他的没有什么禁忌,至于为什么初二回娘家,是因为以前,许多老人讲究的是,初一的时候,儿子,孙子在家陪着他们,初二的时候可以去拜舅舅,也就是有的地方说的,初一不出门,初二拜舅舅,现在很多人为了不让父母生气,一般依然选择初一在家,至于初二的话,就去岳母家了,至于舅舅只能排在岳母家的后面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年初二的习俗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年初二的习俗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