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胶东大年初二送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胶东大年初二送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时候送年?
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是在农历正月初三或初五送年,也有的地方在正月初二送年。《胶南县志》记载:“初二晚上鸡叫送年,再度放鞭炮、吃水饺”。正月初二日落以后,各家各户相继来到村头或墓地,点燃蜡烛、香纸、鞭炮,向祖茔叩拜,送祖先回茔,表示大年已过。送年也就代表这大年已经过去了,要开始工作上班了。
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是在农历正月初三或初五送年,《胶南县志》记载:“初二晚上鸡叫送年,再度放鞭炮、吃水饺”。正月初二日落以后,各家各户相继来到村头或墓地,点燃蜡烛、香纸、鞭炮,向祖茔叩拜,送祖先回茔,表示大年已过。送年也就代表这大年已经过去了,要开始工作上班了。
答案是;农历正月初五。
送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俗称“破五”,也称“忌针节”,即“送年”的意思,送年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在胶东地区,正月初二日落以后,各家各户相继来到村头或墓地,点燃蜡烛、香纸、鞭炮,向祖茔叩拜,送祖先回茔,表示大年已过。
山东怎么拜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旧俗春节是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大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大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驱邪恶、求吉利,胶东和临沂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馍馍、枣糕等,还有以各种丸子、粉条、白菜熬成的“全菜”,名为“吃全年”的饭菜。
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时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互道恭喜发财。大街小巷人来人往,邻里街坊互相拜年,喜庆气氛洋溢在每个人脸上,好不热闹。
在山东不同地区,初一早上还有些特殊的习俗。鲁西南地区俗规,初一早上不能把鸡鸭鹅等放出来,至少圈住半天,怕“搅乱了年”。胶东龙口、蓬莱一带,初一早晨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红烛,把家里各个角落照一遍,寓意用光明驱逐黑暗,把邪气恶臭赶出去;莱芜等地有初一“送家堂”的习俗。年三十“请家堂“,把老祖宗们请回来过年,年初一,人们上坟、烧纸、叩头将祖宗送回坟茔。回家以后,把家谱收起来,春节祭祖仪式遂告结束。
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胶东地区于初二日落后送年,送年时要摆贡品,焚香烧纸,鸣放鞭炮。鲁中地区初三下午送年,俗称“送百神”,又叫“圆年”。临清地区还有初二祭财神的习俗。
正月串亲戚有什么讲究?
正月走亲戚有什么讲究?
一般过完大年初一我们就要开始去亲朋好友家拜年了,一般大年初二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大年初一是在自己的婆家里面度过的,那么大年初二就要会自己的娘家。这个时候是要带着礼物去的,不能空着手去,但是也不用太贵重的礼物,毕竟过年之前已经去送过节礼了。大年初二那天回娘家之前要在自己的家门口放鞭炮,祈求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并且一定要在午饭之前去,然后下午吃完晚饭就要回去,这是不能够被打破的。
走亲戚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大年初二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所以从大年初三一直到大年初六就是你去亲朋好友家的日子了,毕竟国家的法定假期就是到大年初六,大年初七我们就要收拾收拾东西开始去上班了。但是去亲朋好友家里面拜年的时候是要带着礼物去的,一定不能空着手去,可以因人而异的带着主人喜欢的礼物去,或者带一点在外面买的土特产也是可以的。
按照习俗来看,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继到正月十六。虽然民间有着“七不出,八不归”的说法,但是“八不归”的实际含义是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没有做好这八件事的人都不能回家。
关于走亲戚,民间还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说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胶东大年初二送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胶东大年初二送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