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内蒙古习俗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内蒙古习俗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内蒙古风俗有哪些?
.
精彩的蒙古族舞蹈:内蒙古的蒙古族是著名的游牧民族,他们的舞蹈充满了力量和野性美,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韵律感。
2.
牛肉和奶制品:内蒙古是中国著名的牛肉产地,也是奶制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蒙古族人喜欢将牛肉烤制成烤肉,而奶制品则可以制成奶茶、酸奶等美食。
3.
青城子大草原:内蒙古拥有广袤的草原,其中青城子大草原是内蒙古最著名的草原之一,是蒙古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胜地。
内蒙古的风俗习惯?
1、草原盛会一那达幕:即游艺、联欢的意思,源于七百年前。那达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赛马、摔跤、射箭。多在草原牛羊肥壮、稻谷飘香的8月份举行。
2、蒙古包: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先用木杆、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然后连成园仓式,再用园木组成伞形园顶,顶中央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用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是草原牧区最喜欢的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最感兴趣的下榻场所。
3、祭敖包:这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举行。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
4、手扒羊肉:蒙古语称手扒羊肉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简便实惠的待客食品。做法是刚屠宰后的羊,挑选好的部位,(头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锅,原汁清煮。羊吃草原上的五香草,调味齐全,不加任何调味品,只要掌握清煮技术,就能做得美味可口。在食用时不用餐具,用手扒着吃。
5、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最考究,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是最能表达朋友之忠诚的珍贵食品。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洁白的哈达上,唱起感人的祝酒歌,表达自己的真诚与感情,此时客人理应随即接过酒,能饮则饮,不能饮则品尝少许,然后将酒归还主人,万不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谢绝主人的敬酒,否则他会认为您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交朋友、不能以诚相待。
内蒙古过年习俗?
内蒙古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这天是送火神爷的“年火”之日。除清扫环境外,还要合家团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饭,并把牛羊肉、糖块、面饼、奶食品供奉在神龛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热闹非凡。
炖牛肉、熏牛尾、烤羊腿、煮羊排、炖带鱼、扒肉条……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四条腿的、两条腿的、没有腿的,只要入了内蒙古人的眼,最后都以不同姿势成了团圆饭里的肉食。
呼和浩特的风土人情?
1、大召寺
第一个要说的景点就是大召寺,这也是来呼和浩特必打卡的景点之一,寺庙中的三绝非常值得一看,银佛、龙雕、壁画就是这三绝,看着庙里的转经筒,仿佛置身于西藏,进入山门后,沿着中轴线向前步行游览,就可以轻松的游遍全寺。
2、内蒙古博物院
不管去什么城市旅游都应该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内蒙古博物院也是呼和浩特标志性建筑之一,展厅大概有四层,你可以了解到不少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风尚礼仪、宗教信仰等风俗,还能看到不少原游牧民族的珍宝。
3、+++风情街
很有异域风情的一条街,+++风格建筑别有一番味道,拍点照片什么的还是挺不错的,这里回族群众聚居,+++商业繁荣,有着千百年浓厚的+++文化积淀,使这里形成了浓郁的+++氛围。
3、昭君墓
算是呼和浩特少有的名胜古迹,墓地位于呼和浩特市以南的大黑河畔,距市区9公里。墓高33米,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远望陵墓呈青黛色。当地传说,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唯墓上草色青青,因此,墓又称为“青冢”。
4、塞上老街
塞上老街是一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老街,呼和浩特发祥地之一,几百年历史文化三十六个民族民俗的缩影,老街其实不老,塞上老街是市政府花两年时间重新修缮,体现历史文化名城亮点的一条街道,有各种小饰品店、小吃店,可以慢悠悠的逛逛。
5、五塔寺
如果你对佛教文化比较感兴趣的话这个地方还是值得去的,五塔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发源地,参观五塔寺时不光可以在外面观看,还可以上到塔座顶上,俯视全寺,视野不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内蒙古习俗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内蒙古习俗有哪些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