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徽送老雁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安徽送老雁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送老雁习俗?
老家送老雁的习俗是这样的:每年正月十六,已出嫁的女儿要带上“老雁”回娘家看望父母。之所以选在正月十六,我想应该取自十五过后,春节已经远去。家乡有句老话叫“过了十五,年已远走”这时已出嫁的女孩子也就有时间回娘家看看了。这一时间,也正是春回大地,雁子北飞之时,连雁子都飞回北方了,于是就有了“送老雁”的民俗。
送老雁什么时候送?
老家送老雁的习俗是这样的:每年正月十六,已出嫁的女儿要带上“老雁”回娘家看望父母。之所以选在正月十六,我想应该取自十五过后,春节已经远去。家乡有句老话叫“过了十五,年已远走”这时已出嫁的女孩子也就有时间回娘家看看了。这一时间,也正是春回大地,雁子北飞之时,连雁子都飞回北方了,于是就有了“送老雁”的民俗。
在阜阳有着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在正月十五给娘家送老雁的习俗的。
老雁,其实指的是形状酷似大雁的馍,在阜阳称之为“老雁馍”,这是是阜阳嫁出去的女儿们正月十五回娘家时送给父母的礼物。
“老雁馍”也称“大雁馍”,是阜阳民间一种带有象征意义的食品。
闰月送雁是只给父母送吗?
习俗是给父母送雁(雁形的馍)鞋。
这是过去出嫁的女儿为了让父母消灾避难,孝敬父母的一个习俗。因为过去缺吃少穿。也有送鱼送肉的。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给父母送的同时也可以给婆婆送一双鞋。这是儿媳妇懂事的表现。
送大雁是什么时候?
二月初二。
这是中国一些地方的民俗。
青龙节,大雁落,老人有劫难,这就不能不让子女们为父母的健康操心担心,那么,如何才能为老人消灾避祸呢?作为“父母小棉袄”之称的出嫁的女儿,想出了许许多多的方式方法,送红伞,送红袄,送布鞋,希望以此来保佑父母除凶去疾、祛瘟辟邪,祝福父母健康平安、福寿延年。在蒙城,就有“二月二送雁馍”的习俗,每当农历二月初二来临之际,出嫁的女儿都要为爹娘送一对“大雁”,据说老人吃了大雁便可以避凶化吉,这叫做“吃了雁,活一万。”听,多么美好的祝福!
正月十六
老话说,闰月年送大雁,闰月父母活一千,闰月鞋,闰月穿,平平安安一万年。按照民间说法,每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父母“送雁”送鞋,以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幸福。同时在古代,提亲的时候也要送大雁,这是提亲之礼。因为雁是最忠贞的动物,配偶去世了,另一只雁会终身不嫁不娶,称为“孤雁一世”。提亲送雁,即以大雁象征婚姻的忠贞。平时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多关心父母,而不仅仅是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对父母好。
送老雁的习俗是:每年正月十六,已出嫁的女儿要带上“老雁”回娘家看望父母。这一时间,也正是春回大地,雁子北飞之时,连雁子都飞回北方了,于是就有了“送老雁”的民俗。
大雁什么时候送?
提前一个月。闰月有送雁的习俗,闰月送雁是需要提前一个月送的。从民间的传统习俗上来看,每逢农历闰月年,出嫁的女儿都会在闰月的前一个月送大雁瞧娘家。借以闰月年求吉利、祛瘟疫,为父母消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徽送老雁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徽送老雁的习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