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西方婚礼习俗区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西方婚礼习俗区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世界各民族结婚特点?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结婚风俗都会不一样。因为有中西文化的差异,所以肯定会有差别的
1.芬兰,在芬兰新娘是头戴金色的花冠,在婚礼仪式后,未婚的女人会围着被蒙住眼睛的新娘一起跳舞,要等新娘把他头上的花冠戴到一个为结婚的女孩头上,就说明,下一个结婚的人就是她。
2.希腊,一般是教父担任嘉宾,现在是有伴郎担任嘉宾,还要帮新郎新娘戴上花冠,戴上后,新人要围着圣坛绕三圈。希腊结婚的新娘在结婚那一天,要在手套里塞一块糖。
3.韩国,在韩国结婚,新郎会骑一匹小白马去新娘家,还要带上一对有意义的灰色的雌鹅和雄鹅。
4.马来西亚,新郎会给新娘准备很多礼物,但是这些礼物新郎会让孩子们组成队伍给新娘送过去,还要就是每一位去参加婚礼的嘉宾都会得到一个新人们装饰好的煮熟的鸡蛋,意思是象征生育。
5.埃及,埃及结婚是由新郎的家人,向新娘求婚,而不是新郎向新娘求婚的。很多婚姻都是父母说的算。婚礼是非常的热闹的,有乐队的++,男人还会手持火红的一把剑,告诉大家,婚宴马上开始。
6.墨西哥,婚礼上新人的肩膀和手上都会有一大串念珠,表示新人两个人的结合和婚姻都会被保护。在婚礼上的第一支舞曲,是由来宾们围绕新人围成一个心形的圆圈。
7. 英格兰,按照传统的来,乡村新娘和参加婚礼的人,一起走向教堂,一个小姑娘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她会一路撒花瓣,意思是新娘未来的道路会永远幸福。
中西方礼仪最本质的不同?
中西方礼仪的最本质的不同有:称谓的不同、餐饮礼仪的不同、服饰礼仪的不同。
一、称谓的不同
1、中国:在汉语里,通常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家庭关系,亲属间称谓语大都能把身份、辈分、亲疏关系表明得一览无余。
2、西方: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强调独立的个性,家庭观念不如我们强烈,因此亲属称谓不如汉语复杂。
二、餐饮礼仪的不同
1、中国: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
2、西方: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 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
三、服饰礼仪的不同
1、中国:在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2、西方:在西方,在罗马时代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与紫色,白色是纯洁、正直、神圣的象征,更是一种魅力的代表,所以西方人均喜欢用白色作为新娘的婚纱礼服。
在英国,黑色被认为是神秘、高贵的色彩,但西方有时也会被用于沉默,不吉利或者悲哀的丧服,所以,黑色有意想不到的复杂和强烈感
婚礼当天的礼仪习俗有哪些?
婚礼习俗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10、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1、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2、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西方婚礼习俗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西方婚礼习俗区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