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的南北差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的南北差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北过年风俗习惯有什么不同么?
北方的代表:北京人过年要逛庙会;甘肃人过年要”二十六赶集,二十七杀鸡“;北方人过年吃饺子交好运;南方的代表:安徽过年是板凳当春舞;云南过年是喜过澡塘会;贵州苗族是姑娘偷菜乐;台湾是炮炸寒单爷;潮汕的俗话是拜年送大桔;
南北过年十大差异?
第一、“小年”时间不同。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
第二、除夕主食不同。在北方,一家人围坐一旁,边看春晚便包饺子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而南方人主食则以年糕或汤圆为主。因为年糕的谐音是“年高”,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大年初一,北方也是吃饺子,南方还是吃汤圆。
第三、初二南北方早餐不同。在初二这一天,北方第一餐要吃面,南方则吃的是开年饭。
第四、吉祥物不同。在北方,人们更喜欢的是葫芦。因为葫芦意味着“福气”,所以北方人除了吃冰糖葫芦、西葫芦饺子外,还会买一些葫芦挂件。而南方人则喜爱的是大桔。
第五、初五习俗不同。北方剁小人,南方派利是。
南方和北方过年的风俗有哪些不同?
春节是我们中华名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无论身在何处,中华名族都有赶回家过春节的习俗。中国地域广阔名族众多,过春节时都有自己的地方风俗,尤其南北春节差异更为明显。
饮食上,北方讲究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饺子形状像元宝,象征“新年发财,财源滚滚”的好兆头。南方则多数做年糕,谐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因为气候饮食等方面的差异,南方户外活动更多,北方室内活动较多。
春节的差异不是特别大,但是各具特色,我们以南北城市对比了解下:
北京,进入腊月后,集市就不同往日,到处卖春联,灯笼等,红红火火一片盛景。越接近年三十,集市越加繁忙,人山人海采购景象无不热闹。
广东省潮汕春节有固定美食: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四川省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他们吃汤圆或者挂面以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刘阁等地正月初七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初七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点九只蜡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福建省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玉皇大帝。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意思取“年年有余”的好彩头。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盒,叫做“荐盒”,供在厅上迎神下降。
为什么有时候同一个节日南北方的习俗传统差别却很大?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我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同一个节日南北方的习俗传统差别很大?这个问题可是我的特长,因为我是北方西安人,我太太是南方上海人。我在北方西安生活过,南方的上海也生活过。南北方的习俗传统确实差别很大。
第一,南北方在节日里饮食差别很大。过年初一北方人都吃饺子,而南方人确吃肉汤圆。端午节北方人吃甜棕子,而南方人吃肉棕子。八月十五中秋节北方人吃甜月饼为主,而南方人吃鲜肉月饼,在上海有家百年老字号“老大房鲜肉月饼”卖的特好,东南沿海一带人都买着吃。
第二,南北方气侯差异引起了饮食中的差异。北方人吃面食为主,而南方人吃米饭为主。北方冷,北方人爱喝高度白酒,西北人,东北人冬天常喝高度白酒,因为三九天太冷了,有时零下40度,靠喝白酒暖和身体。而江浙一带气侯温和,大部分人喝的低度的花雕酒。而到了热带的海南,人们很少喝高度酒,大部分人吃水果,喝椰汁降温。
第三,南北方温度、冷暧差异让南北方习俗差别很大。就拿北方来说,每年农历十月一,快进入冬季时,北方人都有上坟烧纸,祭拜祖先的传统,给去逝的祖先烧寒衣送。而南方由于冬天来的迟,农历十月一民间也没有这个传统,而是到了元旦南方才气温转凉,南方人是元旦才给祖先上坟烧纸送寒衣。
总之,由于我国领土辽阔,地大物博。我国的最北方的东北的北极村在北纬53度。而最南方的曾母暗沙在赤道附近。这样也让南北方节日里习俗传统差别很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习俗的南北差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习俗的南北差异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